杰米-戴蒙續寫摩根傳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0日 20:37 《財經時報》 | |||||||||
20余年職業經歷,戴蒙的身價在一次次并購交易中壯大。他在接受《財經時報》專訪時透露,不排除在中國選擇合適的對象進行并購 □本報記者 鄧妍 每天清晨5點,杰米·戴蒙(Jamie Dimon)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喝著咖啡,將《紐
這或許是他一天中最為悠閑的時刻。此后,這位年輕、英俊的華爾街頂級銀行家將一直工作至午夜12點,接受超強度的挑戰。 48歲的戴蒙現任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作為老一代摩根財團一分為三后的最正統繼承者,今天的摩根大通總資產已高達1.1713萬億美元(數據截至2005年上半年)。 戴蒙將在2006年新年,從摩根大通集團現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威廉·哈里森(Willam Harrison)手中接掌CEO帥印。但要想駕馭這艘已航行150多年的大船談何容易,何況跑在前面的唯一一艘船,還是自己的老冤家——花旗集團。 并購!再并購! 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后,杰米·戴蒙在美國運通公司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1982年至1985年,他擔任該公司總裁助理。 現任花旗集團董事會主席的桑迪·威爾(Sanford Weill),當時也在運通公司。1985年,威爾因對證券經紀事務所管理不善,被迫辭職。此后,他與戴蒙在曼哈頓租了間辦公室,踏上創業之路。 在外界看來,這兩位年齡相差逾二十歲的搭檔仿若一對商業精神上的父子。 1986年,他們買下一家小型消費信貸公司Commercial Credit Company,戴蒙先后任公司財務總監、執行副總裁、總裁。 此后,二人不斷購買價值被低估的公司,從Primerica Corporation到Travelers Group(旅行者集團),再到Smith Barney股票代理公司(所羅門美邦的前身)。 在一連串并購和整合基礎上,威爾和戴蒙終于在華爾街建立起一個新的金融帝國。 1998年,二人導演了華爾街金融史上最精彩的并購案:旅行者集團與花旗銀行合并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團。這一合并當時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大一樁非法合并案”,這項700億美元的并購案使得長期以來禁止金融混業經營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成為一張廢紙。 1933年,正是這一法案瓦解了龐大的摩根金融帝國。 最經典戰例 在新集團中,威爾同戴蒙一起任聯席CEO.外界多認為,威爾脾氣過于暴躁,他甚至經常將下屬訓斥得淚流滿面。在幾次高層權力爭斗中,他還不止一次的同最親密戰友決裂。 兩位CEO合作僅一年,戴蒙便在集團內部的權力斗爭中出局,威爾開始獨掌花旗大權。 戴蒙的離職原因,被總結為三點:威爾不樂于看到戴蒙過早挑戰其權威;合并后整合相當困難,勢必犧牲某些角色來殺一儆百;不巧的是,戴蒙未適時提升威爾之女杰西卡·威爾,令對方憤然離開,成為威爾清除戴蒙的導火索。 戴蒙離職的消息傳出兩周內,花旗集團市值蒸發110億美元,相當于其總市值的11%。 隨之而來的,是戴蒙不得不從大量的再就業選擇中迅速抉擇。年輕的銀行家相中了美一銀行(Bank One)——這家處境艱難(當時虧損5.11億美元)、在全美排名第六的中西部銀行。 這讓業界大跌眼鏡。 但戴蒙創造了奇跡,也創下了自己單打獨斗的最經典戰例。 自2000年3月加入美一銀行后,戴蒙擔任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4年中,戴蒙引領公司發生了巨大變化。到2003年,美一銀行盈利創下歷史記錄,達35億美元。 2005年11月16日,當戴蒙坐在《財經時報》記者面前,試圖總結當時為何能取得如此業績時,好一陣沉思。 彼時,戴蒙曾有句名言:“我們不只砍樹,我們還用電鋸。”他在裁員上“大開殺戒”,不過,當時的裁員計劃非常清晰,基本不針對客戶服務層面,而重點指向公司內部的官僚機構。這樣的裁員使公司能更高效地運轉。 榮歸紐約 美一銀行雖在業界已揚名立萬,但要想做出更大的事業,戴蒙必須再做打算。 此時,與他同樣一籌莫展的還有摩根大通的哈里森。這位邁克爾·喬丹的師兄、身高1米92的前北卡羅來納大學籃球前鋒曾以扣籃聞名,卻從不善更具風險的投籃。 哈里森執掌的大通曼哈頓銀行于2000年宣布與J.P.摩根合并。合并后,它的英文名字仍叫J.P.Morgan,后考慮到大通銀行在中國有相當市場基礎,中文譯名為摩根大通。 合并后的摩根大通厄運不斷:其風險投資全盤盡墨,不良貸款數量巨大。更糟糕的是,摩根大通因缺乏人才倍受嘲笑:60歲的哈里森甚至推選不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哈里森和戴蒙在過去幾年中,幾乎每個季度都會找機會共進午餐,但到2003年11月,突然間,他們不再共同露面公眾場合,而開始低調會晤。 2004年7月1日,摩根大通與美一銀行正式合并,戴蒙榮任摩根大通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此次合并交易打造了一家價值達1.1萬億美元,并在貸款、信用卡、投行、資產管理、私人銀行、資金管理和證券服務、中間市場及私人股本領域均名列前茅的金融服務集團。 此前的2003年秋天,戴蒙曾預言,巨型銀行并購的狂潮已初現端倪,芝加哥市場將因此“血流成河”。現在,他的預言成為現實。 一時間,華爾街所有的銀行家和媒體都在議論,戴蒙的鋒芒將直指以前的東家——花旗集團。 “從被解雇之日起,戴蒙的野心就是有朝一日榮歸紐約。”一位花旗集團董事認為,這無異于復仇的開始。 據稱,摩根大通與美一銀行合并交易完成后,戴蒙打出的第一個電話是給其父親;而他接到的第一個電話來自桑迪·威爾。 這似乎印證了中國的一句俗話,“不是冤家不聚頭”。 嶄新的航程 作為老一代摩根財團最正統的繼承者——摩根大通銀行此前一直只服務于企業客戶。至今,摩根大通未在美國以外的地方開展零售銀行業務。 但世界的發展已今非昔比。20年前,美國最大的10家銀行針對個人客戶的零售銀行資產占其總資產的份額僅為27%,到兩年前,這一數字已提高至49%。 摩根大通未來的市場策略,會否根據現實形勢向零售銀行有所側重?已航行150多年的大船將駛往何方?這對船長戴蒙而言,將是艱難抉擇。 由于此前戴蒙具有花旗集團、美一銀行等很強的零售銀行工作背景,現在,連摩根大通的一些員工都認為,這種經歷將使戴蒙對零售銀行業務興趣盎然,不排除他未來向此方向傾斜。 而且,擺在摩根大通面前的,還有美一銀行的獨特魅力——健全的零售網絡。對戴蒙來說,現在可謂天時地利。 當年,威爾和戴蒙促成了花旗集團的崛起,并通過花旗改寫了華爾街由摩根家族一統天下的格局。而今,戴蒙掌舵摩根大通,為的是讓摩根家族重展昔日霸主雄風。 在戴蒙看來,終有一天,他們也會在亞洲,特別是中國,進入消費銀行領域。 他同時不排除在中國選擇合適的對象進行并購。他告訴《財經時報》,他們在中國的投資,會非常明智和主動,并非沖到眼前的每一個機會都要抓住。 “最終的落腳點是彼此能不能雙贏。既然要在零售銀行業務方面投資,我們的戰略和將來的合作伙伴,就必須互相能匹配。我們將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做決定,我們有的是時間和耐心。” 戴蒙語錄: 背景一:接受媒體采訪時,戴蒙素來不喜歡來什么開場白。他的通常做法是,入座后,上來就說——“大家好,問吧!” 背景二:戴蒙認為一家企業是否具有成長性與很多因素有關,CEO的理想也是因素中的一環。當《財經時報》問及戴蒙個人理想時——“第一,與妻子和三個女兒快樂生活;第二,世界能變得更美好,自己在其中能真正有所貢獻;第三,把摩根大通打理好。不過,我的女兒們肯定不贊同我的觀點,她們一定會說我怎么沒把家里的狗也納入。哈哈,其實我個人不喜歡那條狗。” 背景三:當《財經時報》記者拿出自帶數碼相機拍照時,戴蒙停下正與其他人進行的交談——“我就喜歡你們《財經時報》的風格,你們自己攝影,而不用再請攝影師,這樣可以節省一大筆錢。” 背景四:戴蒙加入美一銀行后買了5千萬美元公司股票,買入價28美元。去年,美一與摩根大通合并,美一股票經置換后價格已高達51美元,戴蒙狠狠賺了一筆。但他沒有出售自己的股票——“作為合并后新企業的‘船長’,我有責任令更多的股東得到更多的增值。” 背景五:在接連不斷收購戰役中成長的戴蒙,對收購看法獨特——“無論是大銀行還是小銀行,最重要的是要發展成為一家具有強大活力的公司。一旦有了強大的活力,你自己就有了選擇余地,可以選擇買別人,也可以選擇賣掉自己。要是沒有這種基本活力,你就沒有選擇,一切也就無從談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