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新聞 > 正文
 

假想2006:赤字上面再加赤字 繁榮是這么結束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0日 23:50 新浪財經

  【MarketWatch紐約10月10日訊】任何有一點想像力、有一點預測力的人,都可以并不困難地假想出下面“本該預見到的”情形:

  我們一直在坐吃山空,我們一點也不儲蓄,我們的支出超過了我們的收入——好像沒有明天的一樣。

  大多數美國人正是這樣,更糟的是,政府也是如此——赤字上面再加赤字。2005年末,美國聯邦政府赤字按每個家庭計算高達45萬美元。

  但是,像以往教訓一樣,任意揮霍最后吃苦的總是我們自己。多年來一直以3%至4%合適速度成長的美國經濟,終于在去年,也就是2006年支撐不住,垮了!(別忘了這是以2007年為時間點進行的假想)。

  怎么會發生這種事?導火索又是什么?可以從中吸取什么教訓?

  像許多時候一樣,開始于2006年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總統試圖一次解決太多問題。

  歷史上的例子比如,詹森(Lyndon Johnson)在1960和1970年代使美國經濟陷入毀滅,因為他沒有將越南戰爭的真實成本(大約1210億美元)告訴美國大眾,他想同時進行戰爭和推行成本高昂的偉大社會(Great Society)計畫。

  布希也是如此,他一方面要應付

伊拉克戰爭的龐大支出(截至2005年超過2000億美元),另一方面又要花費1500億美元甚至更多資金來重建被颶風摧毀的墨西哥灣地區。

  結果是,聯邦預算債務從2004財年的7.3兆美元猛漲至2006年的8.2兆美元。你無需是個有資格的經濟學家,也知道這么龐大的需求會損害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再加上能源價格上升,經濟的整體價格水平上漲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于是乎,通膨高高抬起了它那丑惡的頭顱。

  2006年,聯儲將短期利率從5%提高至5.5%。于是,抵押貸款利率上升,把房市繁榮轉變為房市泡沫,重演一場2000年至2001年科技股崩潰的慘劇。

  當房市開始下滑的時候,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經濟學家索恩伯格(Christopher Thornberg)所說的“業主美妙的富有感覺”便隨著付之東流。由于沒有了富有的感覺,消費者削減了支出,這對經濟的打擊尤其嚴重,因為消費者支出一直是美國經濟的支柱之一。

  隨著消費者支出以及消費者信心的下滑,布希總統的支持率將進一步下降,使他第二任期內的主要執政目標,特別是社安改革和廢除遺產稅(estate tax)遭受挫折。華爾街一直指望這兩項改革能夠順利進行,股價水平也相應地反映出這種預期;因此,一旦布希的改革議案在國會遭到否決,股市就會大跌。

  2006年國會選舉前共和黨席位大占優勢:參議院中共和黨與民主黨席位分別為55對44,眾議院中席位分別為231對202。但是,由于美國軍隊仍然陷在伊拉克無法拔足,加之布希的跛鴨地位(即將屆滿又沒希望連任),有可能導致共和黨在國會遭受重挫。再加上預算赤字不斷擴大,企業稅制進一步改革的希望幾乎為零。

  全球經濟的發展又只會使美國的處境更糟。

  因為美國進口遠遠高于出口。美國在1981年是全球最大的債主,但到了2005年,則成了全球最大的負債人。

  這一年,中國持有差不多2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日本持有近7000億美元美國國債,甚至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家手里也攥著差不多500億美元美國國債。

  如此一來,這些國家便掌握了支配美國的巨大力量。如果它們決定拋出龐大美元外匯中的一部分——不管是出于經濟原因或是政治目的,那就會動搖美國的經濟。

  這種擔憂導致外國投資者將資金撤離美國,從而進一步打壓美國的金融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印度以及其它一些發展中國家對能源、金屬和其它資源類商品的需求繼續上升,使得美國不得不以更高價格從國際市場上購買這些商品,結果是:通膨進一步加劇。

  好了,這就是我們在2007年面對著的形勢。我們還沒有提到,有3200萬美國人生活在貧困之中,有4600萬美國人(包括1000萬兒童)沒有

醫療保險。因此,這些可怕數字還會繼續上升。

  美國如何從這種困境中走出來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對這種經濟挑戰的辦法就是提高儲蓄,減少開支,投資做得更好,財務上更精明。

  我們現在看得很清楚了,可是我們原本在2005年末就應該完全預見到的!

  (本文作者:Marshall Loeb)

  (記者Sarah K. Wulfeck對此文有幫助。)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