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盛的信心最主要取決于對美國的金融監(jiān)管的信心。若新的監(jiān)管方案能夠順利通過,對扭轉華爾街的形象有好處
【財新網】(記者 汪蘇 20日發(fā)自北京)4月16日,SEC正式向紐約南區(qū)法院提出民事訴訟,控告高盛公司及當時的相關負責人托雷涉嫌欺詐。SEC指,高盛明知美國房地產市場即將崩潰,卻不惜“與投資者下相反的賭注”來盈利,并向投資者隱瞞做空的保爾森公司參與挑選了CDO產品中的債券。
4月19日,由財新傳媒與第一財經傳媒聯(lián)合打造的《首席評論》節(jié)目對此進行探討:此次高盛能否涉險過關?高盛事件對華爾街有何影響?對中國有何啟示?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教授認為,現在要求的賠償金1億美元對高盛這樣的企業(y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打擊主要來自信心和聲望方面。
《新世紀》周刊常務副主編張繼偉認為,高盛在法律方面應該是有所儲備的,比如,有人提,高盛可以反駁,保爾森基金在2007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公司,并不是一個真正重要的信息。真正進入到法律空間,還有很多空間可以討論。
張繼偉并認為,高盛事件對華爾街信心方面的打擊也許并不像一些媒體說得那樣夸張。他表示,實際上華爾街人的本質從來沒有變過,無論在危機前還是危機后,本性都是圖利的。
張繼偉表示,對高盛的信心最主要取決于對美國的金融監(jiān)管的信心。這取決于此次處理的時候,是不是把信息披露得更加充分,采取比較合適的監(jiān)管手段。若新的監(jiān)管方案能夠順利通過,對扭轉人們對華爾街的形象有好處。
朱寧則認為,危機之后,華爾街原先賴以高速發(fā)展的業(yè)務已經停止或者消失了,隨著市場參與者和監(jiān)管的變化,其經營模式在今后中長期會有一個基本的轉變。
中國亦有不少企業(yè)卷入衍生品買賣。對此,張繼偉表示,衍生品交易更像是兩個人下棋。一方面,監(jiān)管機構要提高自己下棋的水平,能夠看懂這些產品。另一方面,有些國企本身不做金融產品,就應該遠離這個市場,多做些簡單業(yè)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