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個時候風險管理部門很難對交易部門進行制衡,”花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員工對本報記者說,“那時所有的交易部門都在賺錢,在銀行里哪個部門賺錢,哪個部門就最有勢力。銀行正在賺取巨額利潤的時候,如果風險管理部門認為交易部門使銀行處于巨大風險之下,高層甚至整個系統都不能接受這樣的評估。”
華爾街一位任董事經理的交易員也對本報表示,風險管理部門按照原則來說是有一定的權威的,但有時候他們對實際的操作也不是十分清楚,如果匯報給高層,而交易員的態度非常強硬的話,風險管理部門也很難不作出讓步。
這位交易員也承認,風險管理是很難的工作!皩ΜF在已知的風險的管理是容易的,”他說,“但是對于未知的風險來說,控制是很難的,尤其是當時我們都賺瘋了的時候!
沒有人考慮過系統風險
所有的人都沒考慮到系統風險。花旗的風險模型里根本沒有考慮到美國成千上萬的房主會還不上貸款。這個現在看起來近乎荒謬的情況,當時遍存于華爾街。
因為CDO是非常復雜的金融產品,即便是有經驗的交易員也對其不能完全理解,并正確評估其所帶來的風險,所以花旗就盲目地將風險評估放在主要的評級機構身上。
更重要的是,這些評級機構根本沒有承擔起這樣的信任。美國金融作家邁克·路易斯最近在一篇名為《華爾街泡沫終結》的文章中講述到,曾經指導過惠特尼的斯蒂文·艾斯曼,現在是一家名為Front Point的對沖基金合伙人,一直對華爾街次級房貸市場的盛行充滿了質疑和不信任。
他尤其不能理解這些評級機構是怎樣將那些BBB (最差等級)的貸款變成AAA級別的債券。有一次他打電話到標準普爾,詢問如果房地產價格下降,不能償付房貸的幾率是多少。標準普爾的專業人員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的模型里面不能接受一個呈現負值的數字。
“他們只是假設房屋價格會不斷地上漲!卑孤f。
這也許就是華爾街的系統危機,當所有的大金融機構為了利潤不愿意自己對風險進行評估時,評級機構成了他們衡量風險的最后屏障,但后者無所作為。
市場依然很脆弱
和華爾街其他的金融機構相比,花旗因為其規模巨大,情況就更加困難;ㄆ煸1998年和Traveller合并之后,一直都沒有完全整合好。自普魯士在2003年執掌花旗以后,各個商業部門相互沖突,運行一團亂麻。
“他繼承的是一個從來都沒有整合完整的公司,而公司也從來就沒有在整合方面進行投資,”惠特尼這樣評論花旗,“各個商業部門之間并不互相溝通,他們有十幾個技術系統和金融賬目!
“花旗集團想要向世人展示的是它是一個可以保持強勁增長的公司,它無所不包的增長模式是可行的,”紐約大學商業學院教授史密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說,“但實際上它太大,太多樣化,非常難以控制和管理。普魯士和后來的CEO潘迪特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
普魯士正式離職后,花旗曾有意請當時紐約交易所的CEO泰恩(John Thain)來出任CEO,但泰恩放出話來說,不知道什么人有能力可以解決花旗的問題。最后花旗在危機不斷深入的過程中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減記。到11月底,花旗已經損失了650億美元,其中超過一半以上來自于與房貸有關的金融產品。
“保爾森宣布政府將不再用7000億美元的援助項目購買包括花旗在內的那些有問題的資產后,”標準普爾的分析師斯圖爾特·派斯(Stuart Piesser)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花旗集團陷入了破產的邊緣,政府不得不出手相助。”
花旗集團被政府挽救也并沒有給金融市場帶來多少的信心。
“現在的金融市場依然非常脆弱,”樸文說,“各個金融機構的賬目都很弱,華爾街的壓力仍然十分巨大,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據彭博社12月5日的報道,今年第三季度每10個美國房屋持有者中就有一個不能支付房貸。在目前失業率已經達到26年最高水平時,可以預期會有更多的人不能按時支付房屋貸款,這也就意味著,危機還有繼續深入的可能。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