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產:也許是一種解脫
三大汽車公司辯稱,面對市場的劇烈變動,它們已經做出了迅速的反應。可惜過去積壓賣不出去的車使之無法收回現金,同時又必須拿出巨額投資開發新產品,目前正處于燒錢追求未來的痛苦轉型階段。以通用和福特為例,在停掉了許多生產線后,每家一個月還要燒掉20億美元維持目前的生產,現金儲蓄已經見底,單靠自己根本熬不過明年。同時,它們已經研制開發出了能和日本車競爭的新節能車型。況且,汽車是日用品。目前雖然市場不景氣,但幾年后消費者使用的車都會自動折舊,必須更換,在長期銷售量壓抑后,市場需求會有較大反彈。如果這時垮掉,豈不是前功盡棄?
不過,這種“黎明前的黑暗”的描述未免一相情愿。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一羅姆尼是汽車世家出身。1954年他父親曾就任瀕臨破產的美國汽車公司的CEO,迅速扭轉局面,成為商學院教科書中的典型案例。他最近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指出,應該讓底特律破產,破產才有復興的希望。目前三大汽車公司早已被勞工合同等等給鎖死了,和其主要競爭對手比起來,職工福利太厚,使每輛車在這方面要多背上2000美元的成本。同檔次的美國車之所以總比日本車要差,一大原因就是必須偷工減料2000美元來支付這一額外負擔。這還怎么競爭呢?
《華爾街日報》也發表文章指出,破產是三大汽車公司的最佳選擇。如果政府出錢拯救,錢全會花在償還過去的非生產性義務上,比如支付過分豐厚的退休金等等,不可能用在新產品的競爭上。結果,美國車還是比日本車又貴又差。
舉例而言,通用一家在美國擁有7000家特約銷售商,豐田只有1500家,本田有1000家。一家豐田銷售商一年賣出1821輛車,通用的銷售商僅能賣出586輛,效益差得多。這里的原因是,三大汽車的銷售體系是在它們幾乎壟斷了美國市場時建立的。如今,由于日本等汽車業的侵入,三大汽車在美國輕型車的市場上僅占47%的分額,大致縮水一半。
但是,其銷售網絡卻無法根據市場的縮小而縮小。因為那些銷售商多是世代經營此業的地頭蛇,和當地的政界關系很深。他們受本州法律的保護,使三大汽車無法終止和他們的合同,或者必須為終止合同支付大量的賠償金。
一旦破產,三大汽車就可以解除這些義務,重新訂勞動合同,重新根據市場建立自己的銷售體系。不進行這樣的減肥,日后要談和日本車競爭豈不是癡人說夢?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連一些民主黨的議員也對拯救三大汽車感到含糊。特別是三大汽車的老板乘著包機飛到華盛頓要錢,讓一些議員格外憤怒:錢還沒有到手就這么奢侈,錢到手了又會如何呢?最重要的是,三大汽車并沒有提出令人信服的整頓方案。再給它們錢,等于讓它們繼續甚至擴大過去的失敗。如果這次政府拿出錢來,日后它們賠得更慘,更需要拯救,到時候政府的錢也都燒完了,還怎么個救法?所以,拯救三大汽車有極大的風險。
可見,是否拯救三大汽車可能是奧巴馬總統上臺后的第一大賭。成敗與否,將對他這一任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作者為薩福克大學知名學者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