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于曉娜
雷曼兄弟出其不意的宣布破產讓很多人納悶不已:究竟是什么力量瞬間拖垮了這個華爾街大鱷?
“其實我也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會這么倉促地讓雷曼兄弟破產。”9月17日,香港大學財務系副教授湯永軍對本報記者說,他不久前剛剛做完有關CDO和CDS的學術報告,從歐洲和北美回到香港。
他告訴記者,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合成CDO(擔保債務憑證)和CDS(信貸違約掉期)市場的深度參與,很可能是雷曼倒塌的直接原因之一。
在他的研究結論中,雷曼所做的CDO宗數在所有投行中排名第五。而排名前四位的分別是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林和花旗。
與此相對的是,最近有外電也直截了當指出,導致雷曼潰敗的背后原因之一就是CDS。
“最近幾個月,CDS變得像‘次級按揭’這個詞一樣流行。但不幸的是,次級按揭的規模只有1.3萬億美元,而CDS的市場卻是次級按揭市場的48倍大!相當于美國GDP的4倍!”彼得·科漢(Peter Cohan)最近說。彼得·科漢是其公司Peter S. Cohan & Associates.的總裁,也在巴布森學院教管理學。
根據2007年惠譽的報告,雷曼是市場上10家最大的CDS對家之一。
CDS/CDO之禍?
就在雷曼宣布破產之時,債券大王比爾·格羅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說,“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衍生違約掉期市場,這里面有大量的機構賬戶和交易商賬戶都存在風險”,“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動蕩和不確定性”。
事實上,CDS就相當于債券持有人為所持債券購買的違約保險。賣出CDS的一方在收了“保費”之后就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賠償義務。
過去幾年,由于市場不規范,也沒有統一的交易所交易,因此CDS的價格非常不透明,也正因為如此,CDS成了增長最快的OTC(柜臺交易)的衍生產品。
“CDS這一產品的出現讓貸款人覺得,可以拼命放貸而無需知道風險如何也不需要知道貸款是不是能收回來。”這是雷曼危機背后的推動力量。
有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在CDS和CDO市場上,雷曼與AIG有著類似的“性格特點”。
“雷曼做CDO的方式跟別人有點不同。”該專家稱,一般來說,做CDO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先找一堆人一起做了再往外賣,另一種是先把東西拿過來自己打包再賣給別人,能找到人就分,找不到人就自己吃下來。”
這一點,雷曼跟AIG做的很相似。
另外,由于雷曼做的合成CDO很多,而合成CDO市場非常動蕩,風險很大,而有些公司是以債券或者貸款來做CDO的,風險相對就沒那么大。
“每一個CDO的規模都不同,從0.5億-10億美元不等,用貸款來做的話一般規模是20億美元,如果你有300個的話,那就是6000億美元,”該專家稱,用貸款做的CDO現在還有人在做,也是唯一可以做的CDO了,“因為貸款做的CDO不需要用mark-to-market(按市值計價),而是采用mark-to-model(按模型計價),相當于自己說了算。”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