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美股評論 > 正文
 

波動率指數跌至底線 反彈一觸即發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2日 00:09 新浪財經

  【MarketWatch紐約8月1日訊】華爾街交易者之間普遍存在著一種觀點:“我不關心股市朝哪個方向動,只要它動就好。”

  不幸的是,從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CBOE)波動率指數(VIX)來看,股市變動預計不會太大。該指數讀數最近跌至個位數字,這是十多年來的頭一次。

  然而,有跡象表明逆轉時機到了。波動率指數也被稱為“擔憂指數”,因為它在股市疲軟環境下傾向于上升。看起來,該指數終于有望在八月份擺脫“擔憂”了。

  但與該指數的別名相反,股市牛派沒有任何值得擔憂的,相反,他們應該寄于厚望才對。

  熊士坦(Bear Stearns)策略師特拉漢(Francois Trahan)說,投資者一定不能忽略波動率指數跌至個位數字所傳達出來的含義。

  雖然特拉漢最近在給客戶的通知中寫道,波動率指數讀數低可能意味著未來股市的道路“很不平坦”,但他認為,“除非波動率指數回歸到正常值,否則周期性牛市也許不會重新開始。”

  上周標普500指數創下四年新高,七月份累計升幅3.6%,為2004年11月(3.8%)以來的最高升幅,為2003年12月(5%)以來第二高的升幅。

  與此同時,波動率指數七月份最后的讀數為11.57,之前于7月20日跌至9.88;2004年11月,該指數最后的讀數為13.24;2003年12月,該指數最后的讀數為18.31。

  如此看來,眼下買進選擇權是相當合算的,不是嗎?

  贏一把的機會

  與其說波動率指數是衡量擔憂情緒的,不如說是衡量市場機會的更為恰當,或者說它是在股市上賭一把的機會制造者。

  基本上,買進選擇權的是押注方,賣出選擇權的是莊家。當一種選擇權定好價格之后,波動率便成為其中一個影響因素,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因為它決定著一定時期內選擇權履約價格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簡單一點說,如果一種選擇權的價外(out of the money)幅度達到10%,而證券的波動率低于10%,那么該選擇權的買家幾乎不可能賺錢;更重要的是,選擇權的賣家幾乎不可能賠錢。

  因此,經過一番復雜計算之后,超過履約價的可能性愈小,則購買選擇權的價格(或者說權利金)就愈低。

  就好比拉斯維加斯的賭場,賠率總是有利于莊家。選擇權也是這樣,賣出的一方勝算更大。然而,選擇權賣家的危險在于,減去獲得的權利金之后,他們的虧損風險可以是無限的。

  例如,股市超過買權(押注股市上升)履約價的幅度愈高,則選擇權賣家手頭的股票缺口也愈大,因此他們就不得不買進更多股票用來履約。

  由于在公開市場買進非常麻煩(因為選擇權到期前的時間有限),選擇權交易者可以利用“伽馬”部位來買進“波動率”。“伽馬”部位是一個變量,代表交易者的波動率部位——賣出選擇權就是賣出波動率,或者說賣出“伽馬”部位。

  股市上漲愈快,選擇權買家擊敗莊家的可能性就愈大。如果波動率的漲幅足夠大,在履約價沒有突破時賣出選擇權甚至都可以獲利。

  賣出選擇權的莊家必須提高選擇權的價格,增加定價模式中的波動率變量的容許幅度,從而使賠率重新有利于他們。或者,他們可以反過來買進選擇權(即買進波動率),回補“伽馬”部位。

  可見,波動率可以而且事實上會在股市上揚環境下上升。如果在一段較長時期內,選擇權賣家已經習慣了獲勝并得到權利金,這時波動率上升愈猛烈,其后續升幅就可能愈可觀。

  經過將近兩年的低位徘徊之后,波動率指數現在顯示出有利于選擇權買家的跡象。

  “擔憂指數”變“貪婪指數”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技術分析師本希格納(Rick Bensignor)指出,從歷史數據看,波動率指數的底線出現在讀數約為10的水平上。正如一種典型的商品期貨,其價格不會跌穿某個底線一樣——因為一旦低于這個底線,就存在基于生產成本的套利可能。

  本希格納說,“盡管選擇權沒有什么‘生產成本’,但一旦達到某個價格水平,賣家便認為賣出選擇權所承擔的風險不足以抵償獲得的權利金。我們認為這個水平就是波動率指數為10的時候。”

  上一次波動率指數低于10是在1994年1月。除了幾次大漲——1994年4月漲至28.30,同年11月漲至19.57,波動率指數基本上維持在15以下的水平,這種情形持續到1996年2月。

  之后兩年內,波動率指數一路上漲,最后在20出頭的水平上穩定下來,期間有幾次漲至40多。大約從2003年9月開始,該指數又轉為下跌。

  在上一次波動率指數跌至個位數值的過程中,標普500指數卻持續上揚,盡管是緩慢的。

  從1995年稍早開始,標普500指數的上升軌道變得陡峭起來,那正是波動率指數趨勢逆轉之前。在波動率指數上升的過程中——從1996年2月至1998年2月,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了60%多。

  那還有什么擔憂的呢?也許我們應該把“擔憂指數”更名為“貪婪指數”。

  記住電影“華爾街”中的蓋科(Gordon Gekko)對Teldar Paper股東說過的話:“貪婪雖然不好聽,卻是好東西。”

  (本文作者:Tomi Kilgore)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