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肥肉
不過,在獵食雷曼的時候,不要忘記,雷曼這頭巨獸是吃了劇毒的“高杠桿率衍生產品”而倒下的,所以要從業務上做有效切割。
“雷曼最有風險的部分,只在于他們高杠桿率的證券自營業務。其實,雷曼的投資銀行業務,傳統固定收益業務,以及證券業務都是非常強的。如果未來還有人要收購的話,只要去除掉那些高杠桿率的業務就行了。”9月22日晚,記者電話采訪美國ROTH CAPITAL的副董長唐納德斯特森說。
作為華爾街第四大投行,雷曼的主營業務運作其實頗有可取之處。據曾在雷曼擔任中層職務的徐建海介紹,2000年之前雷曼和貝爾斯登的情況相差無幾,但在之后進行了大量多元化的努力。“雷曼進入了商品期貨的業務,他把股票業務變得比原來更加強了,他還開展國際化,到亞洲歐洲,確實做了很多的事情。”
從基本的業務板塊來看,雷曼的投資管理和投行業務仍然健康。第三季財報顯示,當季雷曼的投資管理業務獲利6.34億美元,而投行業務也錄得6.11億美元凈利。唯一的虧損的板塊便是資本市場板塊中的固定收益業務,僅此一項一個季度便巨虧了46億美元。
徐建海認為雷曼的“腫瘤”,所指的只是該公司所持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商業地產頭寸。這兩類資產是在信貸危機升級和房地產市場走低的過程中受到沖擊最大的兩類資產,幾個月來其市值較票面價值均已縮水大半。
而此類資產往往有較高的杠桿率,其價值每縮水10億,就會給持有者造成幾十甚至上百億的損失。由此看來,盡管雷曼的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11%,其自有資本卻也并不足以彌平風險敞口。正是這一塊“有毒”業務拖死了其余業務尚屬健康的雷曼。
據2007年財報,雷曼共有資本市場、投資銀行業務和投資管理三大業務群體。其中資本市場又被劃分為證券業務及固定收益業務。大部分高危風險產品,屬于固定收益業務的證券化業務部門。
據海外媒體透露的消息,雷曼歐洲已經被畢馬威臨時托管,雷曼澳大利亞已經被取消證券交易商資格,雷曼香港已被臨時清盤,雷曼日本更是已經直接進入了“企業更生”程序。
對于后續舔著舌頭跟進的獵食者來說,他們目前可以考慮的,看來最有價值的,還有雷曼在美國本土的諸多子公司了——如管理著500億優質資產的NEUBERGER BERMAN,以及有一部分零售性銀行。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