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泰晤士報》6月1日發表斯蒂芬·貝利(Stephen Bayley)的署名文章稱,通用汽車旗下沃克斯豪爾早已成為一個過氣品牌,從制造商淪落為組裝廠。以下為文章概要:
魯頓(Luton)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制造業城鎮。雖然懸掛著沃克斯豪爾(Vauxhall)標志的工業建筑主導了這座城鎮的景致,但魯頓并不具備那些有真正制造業傳統的社區所擁有的自豪、活力以及紀律。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憑直覺認為沃克斯豪爾就是一個冒牌貨。
沃克斯豪爾作為一家汽車“制造商”確實是一種禮貌性的說法。其位于魯頓的工廠就是一個“面子工程”(Potemkin Village),徒有其表。40年來,這座工廠一直在為德國設計的歐寶汽車貼上沃克斯豪爾的標志。
沃克斯豪爾早就不再具備獨立的、可信的設計和研發功能。正是這些上游功能創造了真正的經濟價值,從而創造了社會和文化價值。
1925年,通用汽車以25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沃克斯豪爾。四年后,通用汽車收購了歐寶的多數股權,并于1931年取得了全部股權。沃克斯豪爾和歐寶開始在歐洲播撒通用汽車的魔法粉(fairy dust)。
魔法粉就是設計。當福特汽車以其產品滿足了消費者的實用主義需求時,通用汽車正在忙著定位“本我”和“自我”。在收購沃克斯豪爾和歐寶的時期,通用汽車建立了自己的藝術和色彩部門,已經認識到汽車外觀將影響銷售。通用汽車藝術和色彩部首任主任哈利·厄爾(Harley Earl)被稱為“美國汽車設計之父”。
厄爾過去經常參觀魯頓,監督了將試驗性車款龐蒂克(Pontiac)轉變為1959年沃克斯豪爾登峰(Cresta)的過程。此階段,沃克斯豪爾設計成為生產翻版的活動。很自然,這一怪異程序對沃克斯豪爾的創造性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更不用說給沃克斯豪爾的客戶造成的困惑了。
當通用汽車重組其歐洲業務并把領導權交給德國后,沃克斯豪爾作為真正制造商的地位結束了。沃克斯豪爾成了一個過氣品牌,早已失去了自己的靈魂。
現在,“品牌”已成為驅動汽車業發展的威力巨大的巫術。隨著技術越來越多地共享,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望的是汽車品牌的含義、社會競爭和文化模仿等無形的東西。魯頓發生的“小規模地震”正是通用汽車自身在美國本土災難性衰落的后果。(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