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映泉 郎曉俊
自去年年底中國證監會掀起IPO財務專項核查風暴之日起,A股市場IPO至今已實質性暫停長達四個月之久。超過800家公司形成的“IPO堰塞湖”又將上市之路堵得“水泄不通”,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被再度凸顯出來。在此背景下,新三板市場的大舉推進,對成長中的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福音。
3月底,由國信證券與《每日經濟新聞》共同籌劃推出的“新三板、新機遇”大型投資者交流活動,在武漢拉開帷幕。包括湖北證監局、武漢金融辦、東湖高新區的有關領導在內的多位嘉賓各抒己見,重點討論了武漢新三板為中小企業帶來的機遇。
融資規模不比IPO但對小型創業企業更具價值
融資是眾多中小企業面對新三板時最關切的話題。
與創業板平均數億元的募資額相比,處在發展初期的新三板的融資規模顯然遜色不少。但與會嘉賓普遍認為,新三板對企業融資的價值不容小覷。
來自國信證券場外市場部業務發展部的胡猛總經理表示,場外市場和IPO上市是企業發展的兩個關鍵節點。“而其中,場外市場更加關鍵,因為它位于企業創業期向成長期過渡的節點上。這個時候,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資金的保證,但是通過銀行等渠道融資,企業缺乏足夠的實物擔保,很難成功。”胡猛介紹道。
而通過掛牌,企業可以一方面可以吸引到全國風險投資機構的關注,幫助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融資。另一方面,企業在規范運作后,可以獲得銀行主動授信以及質押股權貸款等。
根據數據顯示,2012年度新三板共有23家掛牌公司實施完成了定向增資,融資額81,185.15萬元,平均市盈率15.79倍;另有8家掛牌公司公布了定向增資方案,擬募集資金15,426.26萬元,平均市盈率38.87倍。參與的投資者,除掛牌公司的原股東外,新增80家機構投資者,其中包括51家VC/PE機構。
因此,根據新三板的特點,有需求的企業是可以在初創期當中就利用資本市場的優勢來促進企業的發展,而不是被動地等企業非要發展到一定規模,符合IPO的資格之后,再來利用資本市場。
銀行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也不愿錯過新三板帶來的機會。招商銀行、民生銀行、杭州銀行、北京銀行等都把新三板(擬)掛牌企業作為重要的科技型目標客戶。招商銀行武漢分行中小企業部總經理助理張志勇表示,招行可以為創新型成長企業提供從起步之初到起飛之時的全方位金融扶植。為了更好地服務已上和擬上新三板的企業,武漢分行正總結前期為新三板企業服務的經驗,擬推出一款"三板貸"的創新產品。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不能孤立地看待新三板對企業的價值,新三板一個重要的作用在于帶動包括銀行、風投在內的各方資源,為成長期的企業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務。
300萬門檻或帶來定價機制的變革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A股市場上有很多股票上市之后就開始下跌,三年五年看不到頭,大家考慮過這個問題沒有?不要以為目前這個扭曲的定價制度就是合理的。我們可以對比一下香港,香港發股票怎么發?并不是像我們一樣大面積讓散戶投資者認購,而是大量交給機構投資人購買。”胡猛表示,由于市場中存在過多散戶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定價扭曲的市場狀況。
而對于新三板,胡猛認為,市場正在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探索。證監會前任主席郭樹清反復強調對新三板自然人投資者須制訂300萬元的門檻,意在防止散戶投資者任意進入。這就使得市場的博弈方都是成熟的投資者和機構,他們會對市場的價格有一個非常理性的判斷。胡猛認為,這種博弈方式使得新三板在定價上比創業板更加合理,已經走在了創業板的前列。
“創業板一直在強調,要建立一種快速小額融資的發行體系,其實這個體系在新三板早就開始實踐了。就是要建立與創新型的、早期的企業相匹配的融資制度。而且未來還有可以提高的地方,那就是再加上一個審批流程的‘豁免’,即快速豁免小額融資制度。”
“今后,只要我們和投資者博弈成功了,價格也談妥了,融資隨即完成,然后到證監會備案即可,不用走審批流程,只要你的股東不超過200人,而且不是超額、大筆的融資,你都可以這樣做,這樣一些新的制度都是在創業板等場內市場看不到的。”
有投資者認為,自然人投資者300萬元的進場門檻會阻礙大量中小投資者參與機會。對此,胡猛對此解釋,300萬元的門檻有許多方式可以突破,可以通過公眾基金和信托產品的方式來參與。“我們國信已經與幾個類似的基金在進行業務合作,而且湖北也已經有了一個5億元份額的新三板基金,想要參與進來一點也不難。”
推動企業掛牌,地方政府不遺余力
與企業略顯保守的態度相比,各地政府對新三板則非常鐘情,并且紛紛拿出真金白銀鼓勵企業掛牌新三板。
以武漢東湖區為例,今年東湖高新區對掛牌企業的補貼款上升至70萬元,而去年則為50萬元;與此同時,武漢市政府也將給予50萬元的補貼。
“目前,武漢市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在市區兩級政府能夠得到的補貼是120萬元,同時我們向省政府也提出了請示,請省政府也給予武漢掛牌新三板的企業一定的資助,省政府已經原則同意,但具體的補貼標準目前尚未確定。”武漢市政府辦公廳金融二處處長魏森表示。
武漢視首批擴容試點城市為難得的政策紅利,魏森感概,這大概是80年代以來,武漢首次能與上海等沿海城市獲得同等的政策支持。
武漢顯然不愿浪費這個“紅利”。自從去年8月獲批以后到去年年底,武漢市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已有10家,超過了同時期上海的8家和天津的7家。
市場普遍預期新三板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擴大試點范圍,屆時新三板掛牌難度或大大加大,因此,魏森特別呼吁試點城市企業一定要抓住機遇,他表示,武漢今年設立的目標是至少掛牌40家新三板企業,但如果等到下一步的擴容,武漢的企業可能就沒有現在這么好的待遇。
對于目前這一時機,國信證券湖北分公司總經理文德軍也頗有感觸。他直言:“我們公司很早就在做新三板的業務,但受大環境影響,一直沒有顯著收入,主要原因還是條件不夠成熟。”
但他隨即表示,從新的新三板制度體系制定到開始實施,新三板開始真正由中關村園區的股份轉讓試點蛻變為全國性的場外市場,“我認為新三板市場的機遇已經到來!中小企業應把握借助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嶄新機遇!”
“我認為做一件事情,時機很重要。大盤從去年年底1949點到現在的2300點,二級市場開始逐漸活躍起來,這是我們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前提條件。同時,新三板也可以成為IPO的一個分流渠道,因此新三板會在今年出現爆發性的增長。”
“對于IPO的分流作用,現在800多家排隊上市的企業,我認為可能會有一半都會向新三板分流。而反過來,當新三板的規模擴大了,成員越來越多,各方面的條件就會越來越成熟,制度越來越明確,從而能夠吸引更多企業的參與。”文德軍說道。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