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 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在國內率先將高通量基因測序與高通量藥敏檢測技術體系相結合,在惡性腫瘤的精準診斷與治療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臨床實驗顯示,該技術體系提供的精準治療方案為提高惡性腫瘤的治療療效和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了可能。
據經濟參考報6月3日消息,據中科院強磁場中心研究員劉青松介紹,目前我國癌癥發生率正處于上升期。2015年,我國約有430萬例癌癥新發病例,281萬例癌癥死亡。與2012年統計數據相比,分別同比增長二成和三成。
傳統的惡性腫瘤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放療)和化學治療(化療)。但遺憾的是,目前絕大多種癌癥的治療還是使用廣普藥物來治療,個體針對性低,在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質量方面遇到了瓶頸。比如目前抗腫瘤藥物的平均有效率很低;藥物毒副作用明顯,甚至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導致病人死亡;藥物費用支出浪費巨大。
因此,應用現代遺傳技術、分子影像技術、生物信息技術,根據癌癥的基因分子分型,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藥物和用藥劑量,是提高腫瘤治療療效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現代醫學研究努力的方向,被業界稱為“精準醫療”。它包括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兩部分。
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相關團隊經過多年攻關,建成了以精準診斷為特色的高通量基因測序平臺體系,同時在國內率先自主開發了以精準用藥為特色的高通量藥物敏感性檢測技術體系,從而真正具備了本土化自主二代高通量基因檢測,本土化自主大數據分析與處理,本土化腫瘤治療藥物的體外敏感性檢測三位一體的精準用藥方案咨詢指導能力。
通俗地說,基因測序提高了癌癥預防和診斷的精準性,而利用高通量藥物篩選方法,針對病人原代癌癥細胞進行體外藥物敏感性檢測,就是為個體腫瘤患者篩選出“精準可用的藥”。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專家實現了將兩個技術體系結合,使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成為可能。
【相關專題】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