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日前頒布。允許設立主要辦理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和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的消費金融公司,首批試點城市為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該政策的出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人們對消費金融公司在促進國內消費方面充滿了期待。但是,筆者認為,在我國現有的金融體制和消費模式下,消費金融公司或難以擔當啟動并促進國內消費的重任。
⊙葛兆強
盡管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金融業造成的直接影響較小,但是,在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下,我國實體經濟運行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因此,在外需不斷萎縮的殘酷現實下,啟動內需就成為拉動中國經濟走出經濟衰退的關鍵。無論是從政府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還是十大產業振興計劃,乃至 “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措施,無一不顯示出政府啟動國內消費市場,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意圖和信心。圍繞啟動國內消費這一工作重心,政府相關部門也都積極進行了制度、體制和組織創新,并開始顯現出積極的效果。
5月12日,銀監會頒布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允許設立主要辦理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和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的消費金融公司,首批試點城市為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從政策意向上看,該政策的目的在于通過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引導和促進國內消費市場的提振,以緩解外貿大幅下滑的不利影響以及對投資的過度依賴。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這類新型機構,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的需要。通過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可以促進個人消費的增長,從而推動制造商和零售商產銷量增長,并帶動相關產業的需求,改變GDP增長對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多依賴。該政策的出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人們對消費金融公司在促進國內消費方面充滿了期待。但是,筆者認為,在我國現有的金融體制和消費模式下,消費金融公司難以擔當啟動并促進國內消費的重任。
一、國際經驗表明,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空間很小
從發達國家的情況看,消費金融公司是一個比較特殊金融市場。在日本,消費信貸規模大約為960 億美元,從事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金融公司也有近7000 家,但是,行業集中度很高,前7 家公司就占了貸款總額的60%以上。由于消費金融公司可以通過3%的低利率從銀行借款,然后再以23%-29%的高利率貸給個人,所以,這類公司的收益情況相對較好。武富士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消費金融公司,從它的經營情況看,消費金融公司具有“三高一低一大”的特點:即貸款利率高,平均利率水平在23%以上;壞賬率高,壞賬損失率平均約7%;ROA高,經濟景氣周期中ROA在3%-6%之間;杠桿率底,大致在3.2-3.5之間;經營業績波動大,經濟不景氣時經營業績會出現大幅下滑。鑒于以上特點,再加上其利率水平太高,以及與討債公司的關系不正常,所以,多年來該類公司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批評,并被認為是屬于被淘汰的行業。1983 年日本政府專門制定了有關法律,對貸款利率等作了嚴格的限定,并規定金融公司不能做夸大的業務廣告,與討債公司要建立正常的業務關系。2006年,日本金融廳(FSA)修訂消費金融業的管理規則,對消費金融公司的數量和個人借款數額加以嚴格限制,而且將貸款利率上限由29.2%降至25%。
在一些新興市場,近些年消費金融公司盡管表現出較好的成長性,但貸款規模有限。據BCG統計,在墨西哥,一般性消費金融的資產大約15億美元,占全國總貸款額的1%,但由于利差高,經營成本和違約率一般較低,所以,利潤頗豐。在拉美,消費金融公司的違約率只有3-5%,稅前利潤率達36%。亞洲新興市場也有相似的趨勢。BCG預計,2010年印度市場消費信貸規模將增長到32億美元。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盡管消費金融公司具有較好的成長性,而且在其特有的利基市場也有著較好的盈利能力,但是,這種機構的發展空間很小,既沒有代表金融業務發展的方向,也沒有先進性可言,甚至被認為屬于被淘汰的行業。
二、國內消費環境難以支撐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
從趨勢上看,中國的消費金融無疑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國內居民“高儲蓄、低消費”傳統文化決定了消費金融發展的空間比較有限。特別是,在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的國情下,為應付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居民即使有錢也不敢花,要求國內消費者進行較大規模的主動負債來消費更是缺乏現實性。在我國,大多數消費者通常是盡可能選擇即時支付和一次性支付,以避免利息支出,這導致消費信貸嚴重滯后于消費需求的增長。以汽車信貸為例,近年我國私家車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但利用銀行信貸的比例不足10%。發達國家貸款購車的比例一般在70%左右,美國更高達80%以上。就信用卡而言,雖然越來越多的國人擁有一張或幾張信用卡,但大多數人只是把它當作一種支付手段而已。因此,消費金融公司經營發展的環境并不十分理想。
三、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定位決定其發展空間有限
《辦法》對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范圍進行嚴格限制,把個人消費貸款的一大塊――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排除在外,消費金融公司僅僅是對除這兩部分業務之外的消費貸款進行“補缺”,其范圍主要包括個人耐用消費品、婚慶、教育、旅游等消費貸款。客觀地講,“補缺”部分具有一定潛在需求,但現實需求不大。具體來看,消費金融公司的目標客戶一般是有穩定收入的中低端個人客戶,包括年輕人群、年輕家庭或家用電器需要更新換代的家庭。盡管年輕人有著旺盛的消費意愿,并且對于新型便捷的消費模式有著強烈的嘗試意愿,但從短期來看,這些潛在需求是否能夠被有效地激發還有待觀察,特別是對于目標客戶群體是否真的具有強烈意愿通過消費金融公司渠道進行像婚慶、旅游之類的消費,筆者持較大的保留意見。因為,小額信貸公司已有的發展經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參照。與消費金融公司比,小額貸款公司的業務范圍更加廣泛,但當前我國小額信貸公司發展非常緩慢,雖然這有監管政策限制以及小額信貸公司專業化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信貸需求未得到有效激活。
四、消費金融公司與商業銀行的消費信貸業務存在重疊且無比較優勢
雖然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定位是對個人住房和汽車消費信貸的“補缺”,但是,從目前國內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其業務范圍仍然與商業銀行的個人消費信貸存在很大的重疊。例如,消費金融公司所涉及的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等耐用消費品,信用卡都能覆蓋。至于諸如旅游、婚慶、教育等消費信貸,商業銀行目前已有相應的消費信貸產品。比如,招商銀行的“消費易”產品、渣打銀行的“現貸派”貸款產品,等等。同時,與信用卡相比,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模式并無明顯的比較優勢,如信用卡消費最長有56天的免息期。在貸款額度方面,銀行根據申請人的資料,確定一個綜合授信額度,不需要對客戶的每筆消費進行審核,等等。這些條件與消費金融公司基本相似,在某些方面甚至更為便利和優惠。筆者認為,業務模式的具體細節決定了消費金融公司未來只能在市場的夾縫中生存。
五、消費金融公司的經營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在我國信用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消費金融公司的小額信用貸款由于沒有抵押和擔保,實際上面臨不小的風險,這對消費金融公司是一大挑戰。首先,消費金融公司的風險定價可能面臨兩難。由于消費金融公司發放的貸款無擔保、無抵押,所以,風險相對較高。對消費金融公司來說,應根據資金成本、風險成本、資本回報要求及市場價格等因素制定風險定價機制覆蓋風險。但是,可能的情況是,一方面,由于其高貸款利率嚇退誠實的消費者,而抑制貸款需求;另一方面,如果貸款利率過低,消費金融公司難以覆蓋巨大的風險,埋下風險隱患。其次,缺乏有效的信用評估系統。由于對個人信用狀況缺乏完善的信用體系,在客戶選擇和審批流程上,消費金融公司必須建立科學的客戶信用評分系統,以有效控制信用風險。基于現有的體制安排,消費金融公司只能借助央行征信系統對客戶的風險進行識別。但是,由于大多數客戶從未涉足商業銀行信貸,信用記錄難以查詢,因此,消費金融公司評估客戶信用以及審批貸款的成本較高,面臨的信用風險也比較大。同時,消費金融公司一開始就建立數據庫、信息系統,吸收專業人員,這是一筆不小的成本支出。第三,缺乏完善的催收貸款體系。《辦法》規定,催收貸款不得采取威脅、恐嚇、騷擾等不正當手段。通過黑社會等不正當手段催收貸款是國內現有民間融資和國外消費金融公司普遍面臨的一大問題。根據國際經驗,當客戶違約時,最好的清收辦法是上門挨戶索要。這種方法成本太高,風險也比較大。
六、商業銀行對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缺乏興趣
目前,業界、學界及市場對消費金融公司的主流看法是:長期看好,但短期很難樂觀。商業銀行對其積極意義則表示質疑。一些商業銀行認為,目前銀行已經可以開展消費金融業務,而且有了相應的消費金融產品,不一定非要成立消費金融公司。筆者認為,消費金融公司在我國屬于一個新生事物,它所需專業化的體制、流程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當前適合消費金融公司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也不十分成熟,商業銀行不會積極進行嘗試。國際經驗也表明,商業銀行很少介入或者直接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主要是由商家來做的。例如,全球最大的工業巨頭通用電器公司旗下的通用電氣消費金融公司目前已經成為消費金融領域的巨頭,它成功的重要秘訣是它在工業消費品及個人消費品領域與眾多消費者形成的廣泛而緊密的商業關系,這是其相對于商業銀行的一個比較優勢,有利于獲得與消費金融有關的客戶群體和開展更為直接便利的消費金融服務。此外,由于零售品牌的實力、低經營成本以及接觸客戶的便利,國外一些大型零售商正在成為零售金融服務的供應商。如沃爾瑪借助于全球幾千家店鋪,把零售業低價戰略的成功經驗復制到金融服務,向金融服務業進軍,提供信用卡、消費金融和支票取現等金融服務,由于其優異的品牌形象和低價格,在金融服務發展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業績。由此看來,選擇是否直接介入消費金融公司,更多是從專業化、比較優勢以及效率的角度出發。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屬性和特征并不適合商業銀行直接來做。此外,從機會成本來看,《辦法》規定設立一家消費金融公司需投入3億元資本金,對比設立一家商業銀行10 億元、設立一家分行1億元的注冊門檻,3 億元資本金的注冊門檻的確不能算低。如果商業銀行將相應資金投入銀行傳統分支機構的建設,那么,相應資金可以建設3家分行,30家支行。而且,根據商業銀行機構建設的規律,新建機構在一年半左右就可以實現盈利。因此,兩者相比,從盈利方面看,投資建設傳統的分支機構對商業銀行更加有利,設立消費金融是不劃算的。
總之,從目前我國的消費文化、市場環境和商業銀行的經營現實看,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前景不是很樂觀,對其啟動和促進國內消費的作用也不能高估。
(作者系金融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后,高級經濟師,招商銀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