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國泰君安熊市爆出天價薪酬 > 正文
【新民來論】2008年以來,由于A股巨幅下挫、交易量急劇下滑,“靠天吃飯”的國內各大券商紛紛采取降薪、裁員方式來應對此輪熊市。然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券商——國泰君安證券卻大幅提高薪酬及福利費用至32億元,較年初預算數增長57%,按照國泰君安3000多人的員工計算,平均每個人的收入達到了讓同行瞠目結舌的100萬元。(2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
公司大幅提高薪酬,但接受調查的眾多公司員工卻紛紛向記者表示,自己2008年薪酬遠遠不到100萬元。員工收入居平均數之下,高管在平均數以上,這其實很“正常”,就是不知道國泰君安老總的天價薪酬能不能與平安保險的董事長媲美。
國企高管薪酬與經營業績不相對應,甚至虧損不虧收入的怪象一直備受指責。但一味指責高管們怕也有失“公允”。作為理性經濟人,誰不想盡可能讓自己的腰包更鼓一些呢?問題是允許不允許、合法不合法、合理不合理。公司高管的薪酬與職務待遇是要看股東臉色的,或說應受到出資人的約束。出資人允許的薪酬標準就應該是合法的。然而就目前中國國有企業的治理體制來說,企業高管是否受到了有效的約束,代表國家行使出資人權利的管理機構是否盡到了應有的監管責任,一直以來就是一個“說不清”的問題。坊間有句口頭禪曰“不拿白不拿”,雖說用來形容國企高管薪酬問題可能不合適,但是道理上多少有點接近──如果沒人過問,或是明許暗認,那么“合理合法”的錢誰會不要呢?
或許拿了天價薪酬的高管們自認為拿得理直氣壯──國泰君安2008年初即實現近45億元的盈利。然而如果這45億元的盈利能夠被認為是公司的“經營業績”,那則無異于經營者自己對自己的嘲諷、甚至是嘲罵──44.75億元盈利來源于公司法人股減持收益;如果減持股收益可以當作經營業績,并成為增薪的理由,那則無異于一個病人靠賣血維持生命、揮霍賣血的錢換取享受。再說,如此的盈利與業績語境下,經營者的管理才能又有何用武之地?
最近有消息說,為應對金融危機與經濟緊縮,大家共克時艱,一些大型國企高管帶頭降薪。不管是“民意撫慰秀”也好,還是源自行政壓力也罷,畢竟體現出危機意識或出資人的監管責任。比較一下,那些逆勢增薪、天價薪酬的國企高管們該不該汗顏?當然,更重要的是應該喚醒出資人與監管者的責任意識了。
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說,在美國納稅人出錢拯救金融業之時,華爾街的高管們仍分食了184億美元的高額分紅,這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可恥行為”。如果西方私營企業高額分紅都被視為“可恥”,那么作為中國國企的某些高管們,類似行為則不僅僅是可恥。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