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30條”的出臺實質上是對前期“國務院十條”措施的具體落實,該文件的出臺為后續具體刺激經濟政策帶來更多預期。然而,作為一個有待細化的政策,該文件并未解決市場所期待的諸多問題。在宏觀經濟下行的趨勢下,17%的M2增長能否實現?商業銀行惜貸心理以及局部信貸需求萎縮是否會影響到貨幣信貸的增長?為解決目前融資市場的結構性矛盾,政府是否應該更大力度發展直接融資市場?針對這些問題,本期金融圓桌邀請了四位權威專家進行解讀。
⊙本報記者 唐真龍 周鵬峰
嘉賓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連平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楊濤
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華而誠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 莊健
明年貨幣投放力度加大
上海證券報:按照“以高于GDP增長與物價上漲之和約3至4個百分點的增長幅度作為2009年貨幣供應總量目標”的計算方式,17%的目標設定是否合理?能否實現?
連平:近期我國出臺的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政策在力度上是空前的。從投資拉動角度看,我國2009年GDP增長速度應該高于8%的水平。從物價角度看,盡管目前CPI維持在2%的水平,明年初可能若干個月份會出現負值,但是考慮到明年大規模內需擴張政策的實施,一些原材料的價格會因為需求的增長而出現反彈;同時發改委近期表示將在目前較好的時機推出價格改革舉措,我國CPI明年有可能達到3%左右的水平。因此,“以高于GDP增長與物價上漲之和約3至4個百分點的增長幅度作為2009年貨幣供應總量目標”計算,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17%左右有其合理性。
楊濤:明年M2增長17%的目標確實存在一定難度。從歷史上看,M2增長高于名義GDP增長的情況只有在通貨緊縮嚴重時才會出現,如在1998年至2003年間曾持續這一現象。
應該說,從貨幣當局角度來看,確立該目標也有其合理性,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近期經濟指標不斷變壞,通貨緊縮壓力開始出現,政府希望增強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以抵御經濟下行風險。二是為了穩定市場預期,表達政府明年擴大流動性的強力姿態。當然,經濟緊縮期完成M2目標的難度更大一些,政府也表示明年只是“爭取”實現M2目標,并且還會“適時調整貨幣政策”,這些都增加了政策彈性,體現出M2目標的政策信號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華而誠:假設明年經濟增長8%,通脹大概3%左右,加起來就是11%,那貨幣的目標是17%就顯得過高了。當然也可能預期的GDP增長目標是9%,通脹在4%,那就與目標拉近了。我判斷,第二個組合的概率較低。
因此,這個目標其實說明的是明年的貨幣投放的力度將相當大,但很多的錢投放后,并不會產生過高GDP的增長與過高物價的上漲。其原因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經濟的不確定性增高,大家都緊握現金或存款,再多的貨幣供給都化為并非滿足經濟交易的貨幣需求了,類似凱恩斯所說的“流動性陷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