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者報(記者王豪)在熱鬧兩年之后,A股IPO的大門終于再次關閉——自2008年9月17日,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以下簡稱“發審委”)2008年第135次會議上獲得通過后,截至11月20日,發審委已兩月未進行IPO審核。
“發行部的申報材料已堆積如山。”一位接近證監會的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透露。
事實是,目前有超過300家企業在排隊等待發審委的核準,而已經“過會”的36家企業由于沒能拿到上市批文,依然需要在忐忑不安中接受“考察”。
今年以來,A股IPO的數量和融資金額每況愈下,10月至今更是沒有一單IPO。這讓不少急需上市融資的企業憂心如焚,業務大受影響的券商、律師、會計師和PE、VC也已沉不住氣,讓他們備感困惑的是:暫停IPO真的有必要嗎?IPO的大門何時才能重啟?
排隊“選秀”規則
李偉(化名)是國信證券一名資深保薦代表人,自2001年從事上市保薦工作以來,他已完成10余個IPO項目。
今年3月29日,他向證監會申報了一個項目,但直到7月底才收到第一次反饋意見,如今,他的項目正在等待上發審會的隊列中。
“我的情況還算好的,有的同事和我同時遞交的申報材料,最近兩天才拿到第一次反饋意見。”李偉告訴《投資者報》記者。
據他介紹,正常情況下,一個項目從申報到上發審會約需4個月時間,整個IPO完成要6個月左右。但這些期限都是有彈性的,因為根據相關規定,反饋時間、需實地核查時間及發審委審核的時間不算在內。如果二級市場過度低迷,證監會會讓發行人和保薦人反復補充材料。
申銀萬國一位不愿具名的保薦代表人向《投資者報》記者透露,“有的項目甚至可以拖到1年以上才能完成。”
據記者了解,目前有300多家企業處于初審階段,證監會發行部已將其中近20家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交發審委,等待后者開會討論。
“一家企業只有拿到上市批文后,發行才算真正獲得證監會核準。成功‘過會’只是IPO的關鍵一環,但絕不是最后一環。”申銀萬國這位保薦代表人告訴記者,企業能否拿到批文、何時能拿到批文,完全是證監會說了算。
券商生死劫
IPO凍結之后,券商成了最大受害者之一。記者查閱2008年三季度報告發現,8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凈利潤20.26億元,較2007年同期大幅下滑79%。
雖然經紀業務、自營業務是券商主要收入來源,但以IPO為主的投行業務萎縮,無疑起到了加劇券商盈利惡化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證監會統計,66家保薦機構中,有40家今年以來沒有任何IPO項目上市,占比超過60%。而2007年同類數據為40%。
由于業務萎縮、無利可圖,負責IPO業務的券商投行部已不得不收縮戰線,或者選擇開拓新“財路”。
“我們從五一之后就感覺到,IPO項目不那么好做了。一方面,二級市場估值不高,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性不大;另一方面,證監會放慢審批速度,新股上市越來越難,而我們是上市后才能收取傭金,現在的情況下,我們根本賺不到錢。”
李偉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國信證券6月即下發通知,要求公司保薦代表人清理手頭項目,對行業排名在前5名之外的企業,原則上解除與其的合作協議;新接的項目,除非有突出的競爭優勢和經營特色,其行業排名均要求在前5名之內。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