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證券分析師劉佳章認為,在客觀上使得二級市場中形成了一種交易型機會或者說結構性機會,如果投資者選擇在隔日買入這些個股話,短期持有可能是有利可圖的,但風險也是如影隨形的。
但是,要從大宗交易平臺承接大小非的股票,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必須是法人才能從事該項投資。這里不得不提到空殼公司。海通證券分析師張琦在提及大小非的時候,與孫青州有同感,“這里面的貓膩太多了。”他表示,當初股改的時候,很多投資者瞧準了原始股的前景,為了獲得原始股,通過注冊空殼公司獲得法人資格,以便順利購得原始股。
而如今,投資者們再次通過設立空殼公司,來接過大小非手中的股票。“準小非”除了通過差價獲得利潤外,還可通過與大小非協商,在大宗交易平臺獲得股票后,先按協商價格從大小非手中接貨,然后大小非再將這部分錢通過其他渠道以借款的方式直接返還給“準小非”,如此一來,“準小非”便可利用這筆現金在協商還款的時間段內進行投資獲利。
孫青州指出,一般情況下,如果是通過設立空殼公司獲得這部分現金的投資者,最穩妥的辦法就是賺取利息差,或者以小額貸款的方式,借貸給個人及中小企業。
如果以北緯通信(002148)為例,8月25日,該股票在二級市場以一成多折價率出售給“準小非”225萬股,如果其真是協議價格為三成的折價率,那么便可獲得20%的差價,大約為585.9萬元,如果其協商時間為一季度的話,那么他可在銀行獲得22.26萬元的利息,雖然其利潤不能與時薪16萬相提并論,但這部分收益是穩賺不賠的。
如果是投資公司的話,這部分現金一般還是會利用二級市場進行投資炒作,其收益將遠大于銀行利息。
溢價交易為“凈身”
自證監會推出限售股超過1%,需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減持后,平時門庭冷落的大宗交易平臺一下變得熱鬧非凡。但由于最初的交易市場規模偏小,大部分大宗交易市場呈現的是一種折價交易的常態。
但是近期,這種符合經濟學原理的折價交易漸漸被溢價交易壓制。根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自從4月20日發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后,整個4月出現了44筆大宗交易,其中溢價交易的僅西飛國際(000786)一家。到了5月,兩市共出現了82筆大宗交易,其中溢價交易達11筆,占整個5月交易筆數的13%。此后,溢價交易比例逐月增加。
業內人士分析,溢價交易的可能多為大小非為了換取自由身份進行的交易行為,也就是所謂的“過橋減持”,即大小非先找到一個機構,以較低的價格轉讓手中股份,然后,大小非再以較高的價格買回股份,這樣一來一回大小非原來的股票就獲得自由身份,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減持了。中介機構在交易中充當了橋梁的作用,兩次轉讓的價差也就是中介機構的收益。
截至目前,兩市累計溢價交易共有63筆,其中,6月20日,中國石化出現兩筆大宗交易,成交價格高于當天收盤價5分錢。參與交易的買賣雙方都是機構專用席位。關于此事,中原證券分析師李俊就曾公開表示,這兩筆大宗交易很可能是基金在“對倒”。
劉佳章認為,頻頻出現高調的“溢價”現象,只能理解為“大小非”并不是以最終實現減持為目的,而是想通過“漂白”其“限售股東”身份,最終轉換為流通股股東,擇機再行減持的打算,通常來說,有可能地方性的國資企業更愿意如此。
此外,劉佳章還表示,大小非之所以愿意溢價交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證監會在近期推出了“二次發售”政策,使得大小非離場意愿加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