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大小非”持有股份的成本很低,可預計的巨額減持壓力打擊了滬深股市投資者的信心。而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對“大小非”而言,無論是已經進入流通狀態的解禁股,還是未進入流通狀態的限售股,存在很多派生的需求,進而帶來金融服務的良機。從當前來看,股權質押融資、委托貸款、大宗交易、市值管理等市場解決方案,可為大小非減持提供新的思路。
⊙黃春鈴
始于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使得4572億股原本處于限售狀態的上市公司股權在各自承諾的鎖定期滿后可以獲得自由流通的權利。根據這些股票所有者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市場將它們稱為“大非”或“小非”。“小非”是指小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下;“大非”是指大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10%。解除流通限制后,在二級市場拋售股票的行為,稱之為“大小非”減持。
由于“大小非”持有股份的成本很低,市場普遍認為,可以預計的巨額減持壓力打擊了市場投資者的信心。“大小非”已成為一個刺激投資者神經的詞匯。
一、 “大小非”減持或不減持的行為動機
(一)減持
由于“大小非”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目的有明顯差異,導致其減持的行為特征具有一定的差異。一般來講,“大非”更注重對公司的控制權,其減持的主要目的除套取現金外,還在于將持股比例調整到合理的范疇內;而“小非”則一般不注重對公司的控制,其獲得上市公司股份的目的就在于套現獲取利潤。總體而言,當前來看,“大小非”減持的動機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解決流動性。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緊縮,企業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變動困難,導致很多企業出現流動性困難。迫于流動性壓力,出售持有股份,獲取現金,成為“大小非”減持的主要動機之一。
2、進行風險管理。所持股份由非流通股轉為流通狀態,如果不進行出售,市值就會出現波動。規避損失,是股權管理的需求,如果沒有其他風險管理措施,唯一的選擇就是在合適的時點減持或拋售。尤其在股價過高,價值被高估,繼續持有風險偏高的情況下,減持和拋售就成為一種理性選擇。尤其對小股東,更有可能落袋為安,實現即期消費。
3、投資增值。在市場形勢不好的情況下,減持股份,進行其他領域的投資,進行資產的合理配置、可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二)不減持
盡管“大小非”有很強的減持動機,但事實上,自2006年6月第一批股改“大小非”解禁至今,獲得解禁的股份只有30%選擇減持,低于平均日交易量的1%。減持并非是“大小非”的唯一選擇,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控股權問題。“大小非”,尤其是大非,普遍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減持持有股份,會影響到其控股地位。處于控股權考慮,持股人會對減持決策持非常謹慎態度。
2、行業投資收益。大股東、戰略投資人和小股東是不一樣的,大股東的股權會不會賣,還取決于行業的投資比較收益。其股權是留在上市公司,還是退出來投到另一個上市公司,又或是退出后再投到其他行業,主要取決于行業的比較收益。
3、資本市場行情。當行情較好的時候,需要獲取流動性的“大小非”會傾向于減持股份,而偏低的估值區間將會遏制部分減持動機。
二、“大小非”的市場需求和金融市場機會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對“大小非”而言,無論是已經進入流通狀態的解禁股,還是未進入流通狀態的限售股,存在很多派生的需求,進而帶來金融服務的良機:
(一)解禁股
1、已減持股份的財富管理服務(小非)。對于已經實現減持的個人股東(如企業的高管層),在獲取大額的現金后,具有高額的可投資資產,有很強的財富管理需求。這類高價值的客戶,不僅是券商集合理財、基金公司專戶理財的目標客戶,也是商業銀行財富管理的優質客戶。
2、未減持股份。對于未減持的股份,無論是出于控股權考慮、行業收益考慮,還是減持價格的考慮,具有較強的資產管理服務需求、融資需求或延期減持的需求。這類金融服務需求和限售股較為類似,但對資金的提供者而言,這類股份由于可以隨時變現,風險相對較低,和限售股相比,投資收益和融資成本上相對偏低。
(二)限售股
限售股由于還未進入流通環節,無法在二級市場拋售獲取流動性,這類股權當前最大的需求就是融資需求,通過持有的股權進行有效的流動性管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