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股市的通信(1992年9月27日發表)(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14:59 中金在線
決策部門的一些專家指出,現在想發行股票的企業不少,但用保護公眾利益的標準來衡量,能發行股票的企業沒幾家。特別是我國普通群眾的股票知識比較缺乏,大多數買股人根本看不懂企業資產報表,股價一旦出現下跌,政府安定社會秩序的任務之大,遠非常人能夠想出。因此,中國的股市首先需要有保護投資者利益的立法,需要有健全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需要有負責任的上市委員會掌握上市標準,需要能夠行為自律的證券商組織……政府的決策部門正在朝這個方向作出極大的努力,踏踏實實在做著打基礎的工作。股市秩序尚未建立,就貿然大量上市股票, 對國家、對企業、對股民不一定有利。 在大洋彼岸,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薩繆爾遜,也注意到了中國的“股票熱”。他認為,市場機制尚未發展到相當程度,股票和債券交易所不應該急于建立。我國決策部門的一些專家指出,從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資本市場總是在商品市場(包括消費品市場和投資品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可能建立和發展。現在我國商品市場還不健全,還有相當一部分商品的價格受到控制而扭曲,企業的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在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很不確定的情況下,不能指望股份制和股票市場能很快地發展,只能搞試點。股份制有利于實現政企分開,但是,另一方面,股份制本身并不一定就能解決經營者的自我約束機制。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借助于市場競爭和經理人才競爭機制的形成,以及各種法律法規和各種中介機構的建立和健全。當然,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單項改革都不能孤軍深入,股份制這種在商品經濟發展到比較高級的階段才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企業組織形式,也不可能脫離其他方面改革的進程而先期獲得成功。 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劉鴻儒最近評論中國股市說,股份制的基本規范要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但不能離開基本規范,任意降低標準,搞自己的“土特產”。有些企業的股票要到海外上市,基本規范只有與國際市場統一才能對接,就像各種國際體育比賽,都必須有統一的比賽規則。 不少專家都提出了注意股市負作用的問題。必要的心理準備,有助于人們更好地投身股市。深圳在股價暴漲之后的1990年12月,曾經有一次連續9個月的下跌,不少中小股民已經隱隱約約聞見了西方股市“黑色星期一”的味道,直到1991年9月股價才走出谷底,股民重生信心。 這一段時日里,人們對報上常刊出的“政府忠告市民:股票投資風險自擔,入市抉擇務必慎重”的字樣,有了格外深切的理解。 1992年8月中旬開始,上海股市出現過兩次比較大的起伏,“ 上證指數”在5天中由100595點跌到78177點。初入股市的股民們,為了撈回一點血本,紛紛拋股,有人為此損失上萬元。股民們自己形容說是像熱天里手捧冰棍,眼睜睜地看著它化成冰水。 對滬上這次股價下跌,政府主管者表示了很大的關注。但是,股價畢竟主要是市場自發決定的。上海股市的經歷,讓人們看到股市上不僅僅有鮮花,而且也有眼淚,更讓人們看到了股市秩序需要盡快完善的地方。從9月10日開始,上海股價又有所回升,股民的情緒也趨于穩定。 賺得起也要賠得起。闖股市并不只淘黃金。普及股票知識的“ABC” 正常的股票,也就像正常的生意,有虧也有賺,而且,并沒太大的暴利。但是,津津有味說股市、闖股市的人們中,有一部分把股市當做了神奇的聚寶盆。一些聽來的發財故事,引得許多人艷羨不已。大量連“市盈率”都不知為何物的人,卻在夢想掏出千把元錢去買“原始股”,等著讓它自個兒變成幾萬元、幾十萬元…… 股市最初發熱,很大一個原因出在中國股市光見人賺錢、不見人賠錢。其實,股市本身并不是印鈔機,它所產生的效益主要出在一個“炒”字上。有些專家指出,股市上有個重要的指標——市盈率,說的是一張股票的市值去除以每股的稅后利潤,世界上一般都是10倍左右,在香港最多也就是幾十倍。而在我國,由于不少人以為買了股票就能發大財,股市上的市盈率已經達到幾百倍,有的甚至達到1000倍。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有專家還指出,股市上的過度投機,也容易造成貨幣幻覺,形成“泡沫經濟”,一旦股市崩盤,勢必引起社會巨大震動。 股市上怕的是盲目。投身股市,要具備哪些條件,不少人尚未仔細想過。例如,炒股票需要時間,因此最好是閑暇時間多的人來“玩股”。投身股市,對如何運用自己的資金也有講究。常人見股票趨熱,就一下子把積蓄全部投入了股票,價漲便有價落時,一旦股價下跌,這往往使人陷入血本無歸的窘境;另外,股價低落時,也往往是吃進待沽的好時機,手中沒有后備資金,這時便只有往外拋的份,坐看旁人賺大錢。 股市,在經濟生活中,像一匹不馴的烈馬,力量很大,但它一旦恣意橫行,破壞的力量也很大。我國現在這樣剛剛恢復股票手段的情況下,對股票不施予一定的約束,股票必然會強烈地沖擊正常的經濟秩序。一些地方發行新股時,銀行存款一般都被擠提走很多。確實,證券業本是銀行業的競爭對手,在一個短短的時間里,如果銀行存款向股市來一個“大搬家”,那么經濟秩序的紊亂可想而知,股票本身還可以溢價發行,它積聚起的資金若是無節制地流入基本建設,無形之中就會大大擴大計劃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就會引起能源、原材料、交通的新一輪緊張。中國經濟應該避免不必要的大風大浪的沖擊! 看起來,在繼續堅決進行股市試點的同時,中國股市有可能要經過一段短暫的盤整。眼下,有大量的股份制和股票市場的規范工作需要加緊進行;國家要加強對股票市場的監督,要按國際規范組建一些監督機構,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監管體系。因此在股市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總結經驗,穩步前進,使股票市場能更健康地發展。 現代股市,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低成本集資方式,市場體系中一個最高層次的市場,眼下卻是一個再稚嫩不過的嬰孩,我們必須慎而又慎地看護它、培育它,時日不會很遠了——它在中國的建設事業中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華社北京1992年9月27日電)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