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倒者哲學:“只做一秒鐘,只賺一厘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24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徐匯 攝交易寶鋼權證的中堅力量是誰?不是那些有備而來的“主力莊家”,他們往往只能起到點火者的作用;也不是為數眾多的跟風散戶,他們位于食物鏈的末端,大多數成為被獵食的對象。
真正貢獻絕大部分交易量的,是一群資金龐大、交易頻繁、在盤中來回對倒的個人大戶。上海證券交易所信息公司的數據顯示,這群大戶壟斷了市場60%以上的交易量。 這群人數量大約在6000-10000人之間,主要分布于上海、深圳、北京和浙江。每個城市的幾個頂尖大戶之間保持著密切聯系,經常互相切磋,形成了一個個小團體。 他們的口號是:只做一秒鐘,只賺一厘錢。 “買氣”專家X先生 X先生,上海某大戶,用于做權證的資金大約在1000萬元左右。相對他龐大的個人資產,這只是九牛一毛。行情活躍的時候,他一天可以做2個億的成家量,平淡之日也有七八千萬。 他有4個專職的交易員幫他下單,行情顯示終端比一般營業部要快2-3秒鐘,這些都是他致勝的利器。 寶鋼權證是他參與最多的一只權證,因為“股性活,而且不用擔心創設。” 他十分注重“買氣”,這是一種長年培養出來的市場感覺,意思是市場中買入的力量要明顯大于賣出的力量。只要當“買氣”充足時,他才會入市對倒。 一般而言,他判斷“買氣”充足的標準是,權證當日放量上漲10%以上,并且能夠維持在高位。“5%可能是正常波動,不足為憑,10%就說明明顯有資金進場了。” 這時,他會在權證回落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突然報入大單———通常是500萬份,很多時候,這筆大單足以嚇阻那些拋空者,并引發追漲,然后他會把未成交的買單撤去,并不斷向上墊高,促使價格一路上揚。 有了一定的獲利空間,他就立即拋出。獲利空間通常很小,有時1分,有時僅有幾厘而已。因為權證的手續費較低,幾厘錢足可以獲利。 一輪交易非常迅速,幾秒鐘的時間足夠了。然后是不斷重復這一過程,直至“買氣”變淡。 有時一天可以重復幾十次這樣的交易,但最終不管輸贏,他一定會在收市前把手中的權證拋光,決不過夜。 “一天能賺十幾萬吧。”他說。與1000萬的本金相比,這是一個十分微小的利潤率,尤其在一天上下百分之幾十的權證中,更顯得微不足道。不過他卻十分滿意,“我也想一天賺30%,但是那樣風險就無法控制了。” 排名壓力下的營業部悖論 像X先生這樣的人,是營業部最為歡迎的客戶。“他們一天做的交易量,比一只規模幾十個億的基金還要大。”一位營業部經理說。 對此類客戶的爭奪,也成為各個營業部努力的目標。因為交易量排名一直是各個營業部看重的關鍵指標,去年股市行情轉暖之后,許多券商相應調高了營業部的業績指標,壓力之下,這些對倒者自然成為營業部經理的貴客。 一些營業部為了創造交易量,甚至將原本就十分微薄的權證手續費調低到接近于0,以鼓勵客戶多交易,客觀上助長了權證投機。 “我們知道權證是高風險品種,交易所也要求我們揭示權證風險,可是業績指標放在那里,我們當然希望客戶多做權證。”營業部經理這樣說,“而且他們都是證券市場的高手,做的又是盤中交易,風險能有多大呢?” 顯然,在對倒者和營業部看來,他們自身承受的風險很小或者是可控的。然而,這樣的風險控制哲學最后造成的,是權證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迄今為止,大多數權證的隱含波動率和溢價率仍然遠遠高于理論值,換句話說,權證市場仍然處于整體高估的情況下。其中,對倒盛行是一個重要因素。”一位研究人士說。 他指出,從活躍市場的角度出發,市場中需要一定的投機者,但是如果投機的成分太高,最終只會造成整體市場的泡沫。“如果對倒盤占據了整個市場交易量的60%以上,這個比例顯然是太高了。” □本報記者 葉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