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奪回中國資產定價權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8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奪回中國資產定價權
◎周洛華

  國泰君安

  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并購部副總經理

  上海大學金融學副教授長期以來,我國的各項資產的實際定價權都受外國資金的影響。石油、銅和鐵礦石等戰略資源的價格被海外大量的對沖基金推高到接近歷史新高的位置,造成中航油和國儲局在燃油期權和銅期貨上的重大虧損,我們只能一路調高國內汽油價格,最終接受了海外市場的定價。現在滬深股市的定價受香港股市的影響越來越大,只要中國石化H股開始下跌, A股市場就會連綿不斷地下調。海外對沖基金也聰明得很,每當我們國內股市躍躍欲試要上新高的時候,海外投資銀行就會拋出一份看空中國石化H股的研究報告,一下子把目標價位下調20%左右。沒有辦法,是我們自己把這些優質大型國有壟斷企業送出去讓人家定價的么!我們只能接受人家對我們資產挑三揀四的批評。甚至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也或多或少是由美國財政部決定的:我國長期實行人民幣和美元保持穩定的政策,當美元由于美國財政連年巨額赤字而貶值時,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也亦步亦趨地追隨美元下跌,致使我國大中城市

房價暴漲,居民相對收入下降。

  新任美國財長亨利· 保爾森是高盛的前總裁,提名不久他就拋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話:關鍵不是要讓

人民幣升值,而是讓中國開放金融市場。聽起來他可能比前任會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有所放松,其實不然。讓人民幣升值無非是吆喝廚子要在某一個菜上多放鹽,而開放金融市場則是要整個酒樓都按照他的菜譜和經營理念來運行。

  為什么我們本土的金融機構不能應運而起,自主地決定中國資產的價值?為什么我們總是把海外市場的定價作為標竿,被動地接受?這一切都該結束了!我們不能像中

國足球隊那樣窩囊,應該像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一樣頑強。我們要奪回中國資產的定價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時機是成熟的。

  過去,政府制定許多條例都是為了限制國內金融機構的發展,外資金融機構可以在海外市場興風作浪,我們卻是手無寸鐵,無以應對。現在大家終于相信了這樣的事實:無所作為并不能幫助我們實現“穩定金融市場”的目標,我們必須積極應對。

  新近頒布的融資融券條例和指引具有重大的意義:尤其是融券,是很有價值的突破。中國本土的對沖基金就此找到了生存的土壤,獲得了準生證。允許做空機制的存在不僅不會打壓市場,反而還會讓市場快速穩定下來。過去一談到對沖基金,我們總是眉頭緊鎖,越是不了解就越是害怕和抵制。其實,對沖是一種先進的投資理念,作為一種交易策略,對沖用好了可以穩定市場。與其讓別人揮舞著對沖的指揮棒來決定我們的命運,不如拿起對沖的武器和他們拼出一個平等的秩序來。

  最新推出的一系列制度創新,有助于實現我們對本土資產主權定價的目標。舉例來說,華能國際有A股和H股,過去,海外對沖基金很容易就決定了H股的價格,而A股則被認為是不合理的高價,應該向H股靠攏。現在好了,我們可以通過同一市場不同標的物的對沖來決定華能國際應有的價格了。我們可以用跨市場雙做多的對沖策略,同時做多華能A股和煤炭期貨;只要我們看好華能的經營能力和煤電聯動的長期策略,就可以自主地決定華能的價格。與此同時,另外一批人可能同時做空華能A股,做多長江電力A股,因為他們可以看好煤電聯動而看空華能的經營能力。我們可以同時發明和運用多種極具創造力的對沖交易策略,這些策略的應用,能夠使華能的A股股價成為一個合理的均衡價格。這些優勢是H股不具備的,到時候,恐怕是H股的股價主動向A股股價看齊了。

  金融期貨的誕生也是配合融券業務而來,兩者相互補充,有利于活躍市場,造就一個強大的中國金融市場。海外對沖的操作手段固然靈活多變,但是我們也可以師夷技長以制夷。他們可以本著一個算法來放下“多頭黃金,空頭石油”的交易比例,我們也可以效法,只要中國的市場越來越開放,完全可以把商品期貨,貨幣遠期和證券交易聯系起來。

  沒有金融市場的各種創新手段,我們將永遠是國際金融市場的二流觀眾。融資融券和金融期貨將允許我們合法地做空,并將由此培育中國本土的對沖基金。我們將首先確立A股的定價權威性,最終必將影響全球其他市場的定價。我們有信心參與到國際資本市場的定價中去。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