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呼喚全面風險管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5日 06:12 中國證券報 | |||||||||||
去年至今,我和G特變(600089)董事長張新先生及總經理葉軍先生進行了三次座談,從中受到啟發,并逐漸形成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那就是在我國經濟迅速國際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快速融通的現階段,企業必須進行全面風險管理才能夠正常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才能有正常的競爭力。
所謂全面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當中,對其所使用的能源原材料的價格、產成品的價格以及財務的風險進行全面的、系統的風險管理。G特變自去年開始在生產經營中實施這一理念,將各項投入的生產要素和產出品價格的變動盡可能的由不確定性到確定性的管理,收效甚佳。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過去價格很少變動的生產要素現在逐漸市場化,我國的大部分商品市場已經實行市場價格體制,并且國際國內市場已經全面融通,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變動無時滯地傳導到國內市場上。同時,從去年開始,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也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制,人民幣對外幣的價格已經市場化,每天都在變動。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企業不僅僅要面對能源、原材料等投入品價格的變動,以及企業產成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價格的變動,而且還要認真對待外匯價格的變動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企業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必須進行全面風險管理的時期,否則企業不可能成為“百年老店”,也不可能成長為國際化的有規模的大企業。 從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企業在進行風險管理方面分為幾種類型,有一些企業在90年代就開始涉足國際市場,對期貨、期權及金融衍生品有深入了解,并且在生產經營中熟練地利用國內外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這類企業風險意識最強,風險管理效果最佳。第二類企業是2001年以后面對國際市場上能源、原材料價格的暴漲,才開始從實踐中領悟到風險管理的作用,它們經過近幾年的市場歷練,很快掌握了駕馭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能力。第三類企業由于種種原因迄今還沒有進行風險管理,而且也沒有意識到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這類企業占我國企業的比重較大,大型的國有企業和規模比較小的民營企業都屬于這一類,前者是因為管理體制問題,無人關心企業風險,也不愿意承擔責任去進行風險管理;后者則因為規模較小,沒有參與市場交易的能力,而無法管理風險。 前一段時間,國資委下發了一個通知,令學者們詫異不已:它要求所有的大型國有企業遠離期貨市場。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大型國有企業不參與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管理風險,實在令人費解。有一位學者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認為,這項措施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國有企業的官僚化體制無法駕馭風云變幻的市場,企業的管理體制和架構不能夠承擔管理風險的任務,往往不會套期保值,在我國期貨市場試點的初期,許多國有企業打著保值的旗號進入期貨市場惡炒,賺了錢歸個人或小集體所有,虧了錢由企業來承擔,可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國有企業不能“因噎廢食”,要正確看待當前國內外市場格局的深刻變化,充分認識到全面風險管理是企業必不可少的業務,計劃經濟的思維已經不適應今天的市場形勢。建議有關部門再發文件,要求企業設置機構、制定規則、有章可依地進行套期保值管理風險,這樣我們的國有企業才會真正地在經濟戰爭中學習戰爭,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是憑借其壟斷地位將能源原材料等投入品價格的上漲,以及外匯價格變動的風險轉嫁給國內消費者。(作者為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教授) 本報記者王超攝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