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不起中國當代藝術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5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王雪芹 在經歷了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國際頂級拍賣公司的迅速加溫之后,2006年中國各大拍賣公司的春拍格外引人注目。像嘉德、翰海等國內老牌拍賣公司都選擇在6月份舉行春季拍
在中村守孝的記憶中,日本當代藝術最為鼎盛的時候,銀座大街曾經云集了幾百家大小畫廊,那是在上世紀90年代,正值日本經濟增長的最高峰。那段狂熱的藝術品“噴發期”之后,他很快便感覺到了“冰河期”的來臨,自從1999年位于東京池袋的SEZON美術館宣布破產之后,藝術市場的神話在日本逐漸破滅,接下來便是許多畫廊和現代美術館的紛紛關門,以及各大畫廊經營上不同程度的“縮水”。這種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中村守孝說,“如今當代藝術品在日本幾乎無人問津。” 在創建鐮倉畫廊之前,中村守孝從事的是房地產業,喜歡現代藝術,同太太一起經常光顧本地和國外的畫廊、拍賣會,后來他逐漸發現,日本當地的畫廊大多都是經營本土藝術家的作品,要買歐美藝術家的藝術品還要千里迢迢地到國外去。于是,他們干脆成立了這家鐮倉畫廊,關注的對象主要是1945年以后活躍在國際范圍內的藝術家。他們曾經在日本展示了歐美很多概念化和極簡抽象的藝術家作品,收藏了被稱為法國“最后一位后印象派畫家”的克羅德·魯克斯(Claude Roux),以及包括莫奈在內的印象派名家的作品,還在上世紀70年代第一次組織了日本當代藝術家團“MONO-HA”展。長期以來不遺余力地對當代藝術的推廣,以及對日本當代藝術團體“物派”的有力推動,使鐮倉畫廊逐漸發展成為蜚聲國際的重要當代藝術畫廊之一。 而作為創建于1980年,已經有將近三十年歷史的老牌畫廊,鐮倉畫廊素以代理西方近現代藝術而在日本乃至全世界美術史上享有盛譽,并且憑借數千件的現代藝術收藏品打下了屹立不倒的基石,但是在面臨社會大環境轉折的時候,面對日漸蕭條的本土市場,鐮倉畫廊還是不得不調整戰略方向,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中村守孝在10年前開始關注中國當代藝術,2004年還曾攜帶羅丹的著名代表作《巴爾扎克像》參加了首屆中國畫廊推介展暨國際畫廊邀請展。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日漸升溫,與日本本土市場的沉寂形成鮮明對比,這是促使中村守孝近年密切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最讓他吃驚的是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驚人的增長速度,在采訪時中村守孝半開玩笑地說,“我買不起中國當代藝術品”,作為一個有著幾十年畫廊經營經驗、且見證了日本當代藝術興衰史的人物之一,他的興趣點更在于發現中國新出現的優秀藝術家上。而談及中日當代藝術市場的比較,他認為這兩者幾乎“沒有可比性”,因為“中國的當代藝術發展是作為世界藝術發展史中的重要一環而存在的,且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更廣泛的買家支持,但日本的當代藝術品幾乎只有本國人買,二者的客戶基礎不同。”但藝術品價格如此迅速的增長速度,也讓中村守孝感到有一些擔心而且無語。 中村守孝收藏藝術品的標準之一便是“自己喜歡”,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這件作品是否能在歷史上留下痕跡。”以他幾十年的經驗來看,經營一家畫廊最重要的是“長期不懈地堅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目睹自己代理的藝術家一步步成長的樂趣,同時,享受到“低價買進的作品不斷升值”所帶來的快感。而用他的話來說,“當代藝術收藏最大的樂趣,就在于你是參與其中的一份子。” 被問及是否有意進軍中國時,中村守孝表示,如果各方面的條件都成熟的話,這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嘗試。但如果在中國開畫廊,他的經營方向將以收藏為主,而且他比較傾向出售一些尺寸比較小的,適合掛在家里欣賞的作品,而不是像中國的許多畫廊那樣,出售的動輒都是數米的巨作。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