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過“無膠袋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1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資深媒體人、出版人早上出門去便利店買報紙,下意識地往貨架的鉤子上取透明膠袋,咦,沒有!于是問售貨小姐,膠袋用完了?小姐回說﹕今天是無袋日。哦,這才想起,原來是香港第一個無膠袋日。步入百佳超市,購完物,在收銀柜臺付了款,見收銀小姐將物品堆一邊,不裝入膠袋,我一時沒有反應,她禮貌地用手指著柜臺
“4·15”無膠袋日,是香港綠色學生聯會主辦的。他們努力了整整7年,才夢想成真。他們成功游說包括兩大超級市場在內的共14家零售商1200間商鋪參與,不主動派發膠袋。這7年路程的甘甘苦苦,外人難以明白。 這一活動的主要發起人是何漢威。1998年1月,他就呼吁“報紙不要袋”。不少報販卻對他嘆苦經﹕“不送膠袋,誰還會來我這里買報紙。”他向港府和立法會提出開征膠袋稅,官方反應冷淡。他寫信給百佳和惠康兩大超市,希望減少派發膠袋,信石沉大海。他上街抗爭,安排小學生用膠袋堆積成膠袋山,又用20米絲帶將擁有最大超市的富商辦公樓圍起來……然而,香港人依然故我,天天無膠袋不歡。 無膠袋日這一天,香港膠袋使用量減少了八成,62%的市民贊成“無膠袋日”。可是,“無膠袋日”一過,“不可濫用膠袋”的理念隨即拋之腦后,故態復萌。翌日使用膠袋的數量竟激增三成。 香港人的環保意識確實薄弱,再看以下數字: ———今天的香港,每天消耗的膠袋多達3300萬個,足以覆蓋26個香港維多利亞公園。有環保團體調查后推測,香港有200萬人每天用5張紙巾,每天耗用紙巾20噸,相當于35個足球場的面積,每天需砍伐333棵樹,一個月則砍伐一萬棵樹。在香港買報紙,八成銷售商會贈送一包紙巾,因此每天會送出80萬包紙巾,于是全香港有二成家庭積存了大量紙巾,那么多紙巾在手,那就隨意用吧。 ———香港居所的郵件信箱,常常會收到廣告宣傳件,香港環保團體“消費者力量”的一次調查顯示,每月每戶平均收到14份類似郵件,全香港210萬戶,以每份17克重量計算,總重量6100噸,相當于砍伐12萬棵12米高的樹木,印制等過程中,耗電5000萬度,耗水15萬噸,產生4.7萬噸二氧化碳,82%的住戶對這些廣告宣傳件看都不看而即時扔棄。 ———香港是金融中心,上市公司派發招股書乃家常便飯。香港環保團體發現,今年第一季度上市的10家公司,印制招股書耗費64噸紙,相當于砍伐樹木1100棵。若將這5萬本招股書疊起,能有3幢香港最高的國際金融中心那樣高。而調查結果說六成股民根本就不會細閱招股書,為什么不改為制作光碟呢? 不過,人們也總算看到一絲曙光。4月的一天,收集回來的首批13噸充電池啟程運往韓國,處理后循環再用。這些充電池是環境保護署和電池業界合辦的“自愿性生產者責任計劃”。這13噸32萬枚電池,四成來自工商業界。香港目前有440個電池回收站設施,方便市民交回廢棄的充電池。占全港人口51%的750個屋村、140幢商業大廈和160所學校,也都設有回收點。 這13噸的回收率是5%,按其他地區首次同類型自愿性電池回收計劃的回收率,僅介于2%至3%。總算給正在被“邊緣化”的香港人一點慰藉吧。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