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風險監管三周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8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唐昆 在短短三年中,銀監會無論是在風險控制還是在規范整個行業健康發展方面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績,為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年前的今天,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北京市西城區成方街甲33號大門悄然掛牌,當時周圍滿是新奇、懷疑或者期待的眼光,這樣一個新生的機構能否在未來承擔實施銀行監管、引領銀行改革的重任?
三年之后,昔日的擔憂一掃而光,中國銀監會已經成為我國金融分業監管制度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并在銀行業機構中建立起絕對的政策權威。 而歷數銀監會成立三年以來的各項履職工作,可以說基本上是圍繞著風險監管而展開,督促銀行建立現代化的風險理念和激勵機制,并強化其風險敏感度。而在眾多政策中,有如下三項決策尤其引人注目。 資本充足率監管 2004年3月1日,中國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開始正式施行。 “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對于國內商業銀行而言,要達到這一監管標準無異于令其脫胎換骨。 而銀監會從可操作的層面引入資本充足監管理念,由此引發了中國銀行業在經營方式和競爭理念上的全面調整,從根本上建立了商業銀行資產擴張、業務擴張的約束機制和調節機制,增強了銀行體系的抗風險能力。 有數據可以佐證,截至2005年底,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銀行已達40家,比年初增加10家,占全部商業銀行總資產的73%,銀行業總體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與此同時,2005年底我國銀行業總資產達到37萬億元,增長18.4%,主要商業銀行所有者權益達到1.1萬億元,增長19.2%,銀行資本增長超過了資產增長。 引進戰略投資者 資本充足率監管奠定了國內銀行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基礎,從而為后來引進戰略投資者埋下了伏筆。 隨著銀行業全面對外開放的臨近,中國銀監會逐漸強化了戰略投資者這一特殊主體在中國銀行業改革中的地位。包括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等在內的高層多次強調,引進戰略投資者尤其是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引智),對于建立現代化銀行制度的重要性。 而在最新的《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中甚至規定,設立股份制商業銀行時,發起人股東中應當包括合格的境外戰略投資者。 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資者入股17家中資銀行,外資投資金額已超過165億美元,占國內銀行總資本的15%左右。 為保證引進外資的正確方向,銀監會曾經提出引進戰略投資者的五大原則和標準,譬如互利原則,股權持有期限等,然而即便如此,銀行賤賣的輿論依舊給銀監會施加了巨大的壓力。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合計數據 單位:億元,% 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四季度末 2004年累計處置5286.85672.65876.26750.6 其中:現金回收 1054.81128.31202.11370 階段處置進度42.60%45.70%47.22%53.96% 資產回收率27.61%26.78%26.79%25.48% 現金回收率 19.95%19.89%20.46%20.29% 2005年累計處置6885.57174.27366.68397.5 其中:現金回收1408.91484.61550.31766 階段處置進度54.95%57.28%58.71%66.74% 資產回收率25.50%25.55%25.62%24.58% 現金回收率20.46%20.69%21.04%21.03% 2006年累計處置8663.4 其中:現金回收1805.6 階段處置進度68.61% 資產回收率24.20% 現金回收率20.84% 圖表制作來源:銀監會網站 引股份制改革及上市 自成立以來,中國銀監會始終致力于幫助國內銀行建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而其中的核心正是建立清晰的產權結構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 以國有銀行為例,銀監會引導國有銀行引入多元化投資主體,改變國有獨資的股權結構和股東行為,解決多目標約束下缺乏真正的責任主體承擔銀行風險的問題,規范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并優化了對經理人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2004年3月,銀監會發布了關于中行、建行公司治理改革與監管指引,首次正式提出建設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要求其建立科學的決策系統和風險管理機制。 時至今日,建行已經成功完成海外上市計劃,而中行、工行也即將赴香港實施IPO,而這一系列事件都標志我國商業銀行改革邁出了歷史性步伐。 毫無疑問,現代化銀行企業制度的逐步確立,對于防范銀行業風險將起到了重要作用。僅以不良貸款率為例即可說明問題,數據顯示,目前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首次下降到一位數,這無疑是歷史性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