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富人成為慈善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8日 07:49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年年爭說富豪榜,今年又說慈善家。輿論頗多詬病,大約說富豪階層中不少人一毛不拔,為富不仁。筆者以為,這倒是個頗為有趣的話題,很有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西方很多富豪都是慈善家,如洛克菲勒、比爾·蓋茨,或資助大學,或設立研究項
純粹由于一毛不拔的本性所致?也未盡然;其它原因大約有二:一是不肯露富,錢不是正道兒賺來的,露富反而招災;二是怕被當成唐僧肉,一花錢就想起你來,招來諸多麻煩。 時髦地說,慈善事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成龍配套的建設。比如,對私產的保護,經營的規范,廉政的建設,稅收的嚴格,力求人能夠從正道賺錢,他才敢捐錢,否則,偷來的鑼鼓打不得。 過去讀書人都夢想金榜題名,為什么?既能光宗耀祖、光耀門楣,又能學而優則仕。所以,多少輩人囊螢映雪、皓首窮經,追求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現在的富人不愿上慈善榜,倒是要想想,慈善榜為什么缺乏吸引力? 洛克菲勒家族曾經有過這樣一件趣事。二戰以后,聯合國在美國紐約建立常設機構,但當時的聯合國很窮,一沒錢,二沒地皮。洛克菲勒家族就把一塊地捐贈給聯合國,同時把周圍的大片土地都買了下來。富豪們看著這個家族當“冤大頭”,不由幸災樂禍地等著看笑話。誰知聯合國大廈拔地而起之時,周圍的地價也翻著倍地上漲,洛克菲勒家族自然賺得盆盈缽滿。一直憋著看笑話的人這才見識了這個家族的眼光。 洛克菲勒做善事的同時,也發了大財。可見,一定要讓人“善有善報”,且善報必須是現世現報,不能讓人家指望著來世。能夠建立一種“奉獻社會、成就自己”的效應,奉獻社會的同時也能夠成就自己,才有更多的人愿意做善事,慈善事業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慈善事業還需要一個環境,那就是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注。人文關注不是“關懷”,不是“獻愛心”,不是“學雷鋒做好事”,而是一種責任感。弱勢群體的生存發展,是這個社會必須承載的責任,是每一個人必須承擔的責任。按照雷鋒叔叔的話,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在動物世界里,同樣有對弱勢者的關懷。比如大雁飛行的時候,年老、有病的大雁無一例外地飛行在雁群的中間,從空氣動力學角度看,這也是阻力最小的位置;狼群也是如此,盡管狼為爭狼群之王而撕咬不休,但年老體弱的狼無一例外地受到群體的照顧。 如果一個社會漠視弱勢群體,如果為弱勢群體說話總是被稱為“憤青”,被稱為“民粹主義”,那么只能說這個氛圍“不慈”,不“慈”何來“善”,也就談不上慈善了。 當然,西方的慈善里有其宗教因素,但筆者倒以為慈善并不依賴宗教,何況老人家說過,為人民服務是最大的宗教。 還有幾句話如鯁在喉,前不久某國捐助品中有過了期的針頭針管,被國內某些醫院用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而此等物品恰恰是通過某慈善組織進口的。但愿涉足其中者,來世變貓變狗不要變人。希望工程的捐款,在某些地方變成了高樓名車。這些事兒一曝光,讓捐助者像吃了蒼蠅一樣惡心。看來,要發展慈善事業,首先要有純潔的慈善組織,專做善事的位置決不能用惡人。 筆者游峨嵋,曾問一老僧“怎樣修行”,老僧答“吃飯穿衣,積德行善,不是修行,也是修行”。 對作為個體的人,確實如此。但對于社會而言,則需要法制、經濟、社會環境、慈善運行機制、人文精神等一系列的建設。說來說去,慈善事業的確是個系統工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