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重組北京證券三月收官 新公司名稱將更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8日 12:47 《財經時報》 | |||||||||
本報記者 鄧妍 瑞銀重組北京證券的原計劃截止時間是今年7月,這一時間現在已提前至3月。待新公司正式成立后,最早開展的將是投資銀行、股票投資等業務。此外,財富管理業務將在稍后啟動。未來,財富管理業務將是瑞銀在中國的主攻方向
一支由45名瑞銀集團(UBS)員工組成的團隊,正在加速進行北京證券的重組工作。 這支隊伍的大部分成員隸屬于瑞銀旗下的證券業務部門,此外,還包括會計、IT人員等。目前,重組工作已差不多完成,重組后的公司將很快可以進行具體的業務操作。 瑞銀集團的亞太“一哥”——瑞銀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亞太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譚信樂(Rory Tapner)近日在接受《財經時報》獨家專訪時,用上述最新進展,直接駁斥了從2006年1月始,有關瑞銀重組北京證券行動將停滯的傳言。 他向《財經時報》透露,目前,瑞銀仍然在按照既定計劃展開重組行動,所不同的是,一切的進展比他們想像得還快。 “試金石”效應 2005年9月28日,北京市國資委、瑞銀集團及國際金融公司(IFC)宣布重組北京證券。重組方案已獲中國國務院批準,新公司將可從事買賣及分銷國內二級市場的股票及債券、股票等經紀業務,和提供國內個人投資管理服務。 在重組過程中,瑞銀擬投資17億元人民幣,以換取新公司20%的股權。 目前,有關瑞銀究竟能獲得新公司多少股權還不明朗,但這一比例的高低并非問題的關鍵。 重要的是,“重組后的新公司將由瑞銀管理”。這句話,意味著瑞銀將能擁有新公司的控制權。 此外,更關鍵的環節還有,瑞銀憑借20%的股權卻可以幸運地成為全牌照券商的擁有者。此前,外資金融機構最多只能持有合資券商33%的股權。較之20%而言,這一更高的比例卻不能讓其他合資券商從事所有證券業務。 開天辟地的突破對于瑞銀而言,并非初次。瑞銀在中國市場曾創下多項第一:第一家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成立第一家外資持股達到49%的合資基金公司、第一家獲得8億美元投資額度上限的QFII.不過,由于重組消息公布后,外界一直未能看到北京證券有任何動靜,重組已停滯的傳言開始紛紛擾擾。 譚信樂告訴《財經時報》,他沒有看到任何跡象顯示重組過程會停止。事實上,瑞銀承受著相當的壓力。在譚信樂看來,瑞銀不僅要將重組北京證券一事完成,更要做好。 這種壓力在業界看來,更多的來自中國證券監管部門。 追根溯源,瑞銀重組北京證券的模式,對于中國而言,是頭一遭。希望瑞銀成為“試金石”,是中國證監會的初衷所在。中國證監會期待從此次重組中,更直接的看到外資是否可以幫助中國發展證券業。 重組結束于3月 譚信樂是瑞銀重組北京證券的始作俑者。自2004年5月1日,正式獲委任瑞銀亞太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后,譚一直不遺余力地推進瑞銀在中國的全方位戰略。 2005年9月27日,瑞銀與中國銀行締結互惠互利的戰略性合作關系,雙方同意以對方為投資銀行及有關證券業務在中國首選的合作伙伴,為國內客戶提供服務,并合作處理這些業務的營運事宜。瑞銀投資銀行將投資5億美元于中國銀行。 按照譚信樂的介紹,瑞銀重組北京證券原計劃截止時間是今年7月,現在,這一結束時間將提前至3月。 這是由于各方對重組盡早完成的心愿都比較急迫。“我們和證券主管部門的心情一樣,都希望新公司盡早開張,這也是我們參與重組的一個條件。如果當時我們上報的方案是用18個月時間重組,相信證券監管部門可能就不會對我們感興趣了。” 譚信樂透露,瑞銀正在加緊推動各項工作的進展,其中更包括對現有人員的培訓。在譚信樂看來,瑞銀并非以財務投資者的身份介入北京證券,如果這樣,瑞銀將難以對中國的證券市場做出貢獻。他認為,只有通過人員的培訓,才能對完善中國市場有所幫助。 他向《財經時報》強調,瑞銀內部已對新公司成立后,各項可以開展的業務做好了準備。“不瞞你說,我們從有這項重組計劃的第一天始,就在做準備”。 待新公司正式成立后,最早開展的將是投資銀行、股票投資等業務。此外,財富管理業務將在稍后啟動。未來,財富管理業務將是瑞銀在中國的主攻方向。 目前,有關北京證券重組后名稱是否更改仍在內部討論當中。 譚信樂未確認新成立的公司將更名為“瑞銀證券”,他坦言,新名稱需要與其他的股東商量后才能確定。 “但我想,當然不可能以后還叫北京證券。”(022086)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