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突然叫停 韓國三星證券牽手G中信擱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1日 09:50 《財經時報》 | |||||||||
韓國最大的券商——三星證券與中信證券成立合資公司項目遇阻擱置,雙方約定繼續保持“戀愛關系”,等待合適的機會再行“牽手之禮” □ 本報記者 焦強 韓國電視連續劇《大長今》在中國播出后,“韓流”的影響力似乎隨之達到了頂點。
《財經時報》近日獲悉,韓國最大的券商——三星證券與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030,簡稱G中信)成立合資公司項目遇阻擱淺,雙方約定繼續保持“戀愛關系”,等待合適的機會再行“婚禮”。 三星證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崔泳鎬日前向《財經時報》證實,他們與G中信成立合資證券公司的項目,從目前看時機和條件尚不成熟,有待繼續觀察。 他透露,雙方已簽訂一個框架性合作協議,今后將在投資銀行、經紀業務和研究等領域進行合作。 三星望眼欲穿 三星證券是韓國最大的證券公司,在本國證券行業長期處于領軍位置,并連續多年被國際財經媒體評為韓國最佳證券公司。 盡管其在國內老大的地位無人撼動,但與國際大券商、投行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加之國內市場份額趨于飽和,所以,從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三星證券一直期望出海拓展業務,目前它已設立3家海外分公司,并于2002年11月在上海開設了辦事處。 《財經時報》獲悉,三星證券今后的主營方向將從傳統的經紀業務向資產管理、投資銀行轉變,其目標是把自己打造成為亞洲最好的投資銀行。中國作為亞洲乃至全球增長最為強勁的新興市場之一,與韓國經濟往來頻繁,自然是三星證券的不二選擇。 三星證券的業務優勢在于互聯網交易和不良資產證券化,它是韓國資產管理公司(相當于中國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最大的承銷商。 在三星證券看來,他們希望把在韓國市場占60%以上份額的網上證券交易的經驗和技術帶進中國市場,并在雙向并購、上市和資產證券化方面拓展業務。 但這一切需要一個操作平臺方可實施。在中國資本市場尚未全面開放的背景下,以何種方式進軍中國市場,是三星證券的當務之急。目前,三星證券尚不是中國的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 人大牽線搭橋 由于以前有過一些業務咨詢往來,2005年初,三星證券找到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委托該所就進入中國資本市場進行研究,研究報告將視為三星證券高層做出戰略抉擇的重要依據。 3月22日,雙方正式簽署戰略研究合作協議。 當日下午,韓國三星證券董事長兼總裁裴昊元一行6人前往上海與海通證券董事長王開國會面。雙方就跨國融資并購、中國上市公司國有法人股轉讓、為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提供投資咨詢服務、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處置以及證券研究等五大領域的合作達成一致,并表示將責成具體部門推進上述合作。 有趣的是,三星證券入鄉隨俗,采取了兩條腿走路的辦法。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趙錫軍教授告訴《財經時報》,于去年7月中旬完成的研究報告顯示,三星證券要實現成功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目標,采取選擇一家經營穩健、規模適中的中資證券公司成立合資證券公司的方式,將是最佳途徑。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作為獨立調查機構,當時向三星證券推薦的券商有G中信和招商證券。 “至于他們最終到底選擇與誰合資,他們自己會做出正確、理智的判斷。據說他們與G中信接觸比較頻繁,而且談得很融洽! 中信意圖 G中信是中國排名第4的證券公司。依靠雄厚的背景(中信集團)和穩健的經營,G中信在長達4年之久的熊市中屹立不倒,并借機大肆擴張,有成為中國證券業的旗艦之勢。 2005年,G中信一直尋求收購國內證券公司,9月出資7.96億元人民幣收購浙江金通證券,并以16.2億元參股籌建中信建投證券。 該公司一位人士透露,G中信十分欣賞三星證券的優勢業務。隨著公司的進一步擴張,網上交易和資產證券化以及海外業務都需要借鑒國外同行的先進經驗,從這個意義上講,三星證券是個理想的合作伙伴。 “我們并不怕合資引入競爭,各有所長,優勢互補。” 2005年10月,G中信董事長王東明曾公開表示,在條件合適、機會對等的前提下,未來可考慮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或以多種方式與國際巨頭開展合作。 12月6日,王東明應邀前往漢城與裴昊元就合作事宜會晤。韓國各大媒體曾就此在顯著位置進行報道。 棒打鴛鴦 就在事情發展到緊要關頭之際,中國證監會突然叫停了所有外資參股本土券商的業務,三星證券與G中信的合資項目隨之嘎然。 12月29日的外電報道稱,三星證券發言人Kim Jin-Ho矢口否認他們同G中信簽署建立合資企業或發生任何股權交易。 G中信證券事務辦公室人士同樣表示,并未與三星證券簽署任何有關合資方面的協議,“只是在某些領域合作而已,這種合作也并不局限于三星一家”。 三星證券有關人士私下透露稱,合資事宜現在確實已無明確的時間表,“時機和成本對雙方都很重要”。 相關鏈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