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內部整合面臨挑戰 畢明建辭職再被否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0日 18:14 《財經時報》 | |||||||||
從“舉重若輕”到“舉輕若重”,中金公司的關鍵不在外部競爭,而在內部整合——如何在沒有政府直接支持的情況下,保住既有客戶和開拓新業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本報記者 岳冰清 “20多天前,畢明建辭職了,不知現在還上不上班!11月14日下午,消息人士在北
其實,畢明建辭職的傳聞兩年前就有,但始終屬于“傳聞”。這次是不是真的? 11月15日傍晚,記者撥通了畢明建的電話,畢“糾正”了辭職的說法,“我沒有離開中金,沒有辭職,還在現在的崗位工作”。 權威人士告訴記者,中金董事會正在商討畢出任“顧問”一職,至于最終是否會做出這個決定,以及其目前職位將由誰接任,董事會還未確定。他說:“如果董事會不批,他還要繼續在這個位置干下去。”據悉,年底之前,中金的人事變動會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目前,中金公司日常業務管理,是由一個CEO牽頭、三人組成的管理委員會完成,畢明建是這個管委會的成員之一。 此間,中金公司公共關系部主管馮丹蕓沒有答復記者就此事進行的郵件咨詢。 畢明建累了? 在國貿二座的電梯里,如果偶然碰上一個個子不高、結實、平頭、衣著隨意,不太喜歡打領帶,看上去有點書生氣的中年人,他也許就是中金公司的“二把手”。盡管中金公司根本沒有這樣的說法,但在外人眼里,畢明建似乎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因為有在世界銀行從事農業研究的經歷,畢曾在記者面前說:“你問我農業問題,我都能回答!苯枰蕴氯恍┟舾械脑掝}。 2004年年初,從未接受過媒體采訪的畢明建,第一次接受了南方某雜志的采訪,在該雜志組織的調查中,中金公司被評為“最受尊敬券商投行”。畢明建和中金公司的面紗好像被吹開了一角。 記者數次在不同場合與畢碰面,他給人留下的印象更像是鄰座的同學,遵守紀律,埋頭學習。在中國證監會組織的會議上,畢不是坐在角落里,就是坐在不起眼的地方,安靜地聽取他人發言。不事言談,但談必有用,且風趣幽默——這就是他的風格。 去年底,中金第一次以獨立保薦人的身份,推薦彩虹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海外IPO(首次公開發行)時,記者曾就市場中的一些說法提出疑問,畢笑著說:“好賣還要銷售隊伍做什么,項目好的話,派個秘書也能賣出去! 畢的做派與中金總裁朱云來如出一轍。朱曾戲稱自己常穿的夾克為“工作服”,即使有時出席正規的酒會,他也是尋個角落坐下,依然是工作服,夾雜在各式禮服當中!斑@是一種教養、謙和、容讓,甚至有時看上去怯弱,但骨子里卻胸有成竹!睒I內人士評價道。 畢明建為中金元老。1997年,中國移動(資訊 行情 論壇)(時稱“中國電信(資訊 行情 論壇)”)作為中國第一個海外上市的大型國企,也作為中金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個大型項目,整個投行顧問的技術操作都是由畢明建領銜,一手操辦。8年過去了,此間,畢明建到底做過多少個項目,在每個項目上耗費了多少精力,恐怕已難以計數。 上市公司的開元主帥都有這樣的體會,完成上市,人就像“死過一回”,作為財務顧問呢?一點都不比誰輕松。 對于畢“出任顧問”傳聞,坊間猜測,也許是“時間長了,產生罅隙”,抑或是畢感到累了,無心戀戰。 中金調整生存心態 不能改變環境,只能改變自己。 從“舉重若輕”到“舉輕若重”,中金的關鍵不在外部競爭,而在內部整合——如何在沒有政府直接支持的情況下,保住既有客戶和開拓新業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004年開始,中金公開“示弱”,坦言“面臨生存問題”,其焦點就是如何與外資大投行競爭,尤其是在大型企業海內外股票發行——高端細分市場中占據競爭優勢。雖然,高盛高華的成立令中金倍加警覺,但由于高盛高華自身仍在“韜光養晦”,因此尚不對中金構成有力度的沖擊。 中金今年的業績依然可圈可點。6月15日,中國神華能源(資訊 行情 論壇)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資訊 行情 論壇)掛牌交易,融資超過32億美元;10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交易,融資接近80億美元。在比較正常的情況下,中金的年收入應有1億美元,這兩個項目的順利完成,已基本能保證他們2005年的業績。況且,隨后還有東風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等項目。 在國內業務方面,今年2月,華電國際(資訊 行情 論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開中國“股票發行詢價制度”之先河;4月,中金完成寶鋼50億元A股增發和大唐30億元企業債券的發行;5月,華潤30億元企業債券通過中金之手順利“錢債兩清”。這些“零敲碎打”的收入加在一起,中金今年的日子可以說是國內同業中“最好過的了”。盡管,今年國內市場新股發行停滯不前。 2005年4月6日,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委派汪建熙出任中金公司董事長,引來媒體高度關注。由于今年是中金公司成立十周年,關于中金的消息也逐漸增多,中金的管理層也時而在研討會上發表演講,讓媒體有了“平易近人”的感覺。事實上,更早前,商界人士就感到中金已“放下架子”。 中金原來的“架子”可能和嫁接摩根士丹利也有關系。在華爾街,摩根士丹利從來就以“桀驁不馴”著稱,這樣一種文化,加上中金的特殊背景,更給外界神秘之感。當然,以摩根士丹利為參照系,也造就了中金的高起點,但不得不承認,中金的業務團隊中,深悟國際投資銀行業務者寥寥,眼下又加上國際大投行進入國內市場,人才的穩定性相對變弱,也就不難理解。 其實,國際大投行搶奪本土人才,中金無疑是首選!耙郧,中金人才的流動性很小,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我的一個中金的朋友剛剛加盟一家外資投行”。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中金盡管成功,但也壓力巨大,畢明建此時脫離一線,董事會可能不會輕易批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