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薦機構強弱不一 地域分布冷暖有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7日 10:09 和訊網-紅周刊 | |||||||||
·綜述篇· 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已有85家公司完成了股改工作,另外的138家公司的股改正在進行。對223家股改方案,幾個非常有意思的結論逐漸清晰起來 本刊記者 張引
保薦人:國信、海通稱雄 在為做好第二批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時,中國證券業協會曾經公布了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保薦機構名單,共有45家入圍。但《紅周刊》統計發現,北京證券、東吳證券、宏源證券、華安證券和世紀證券5家至今未見其蹤影,眼睜睜地見他人在熱鬧的股改大潮中賺得“盆滿缽滿”。 其他40家保薦機構雖然均已露面,但也是冷暖不一。國信證券和海通證券雙雙拔得頭籌,成為“保薦雙雄”,分別為20家公司進行股改保薦,廣發證券以17家的微弱差距屈居第三名。 “20:80”規律亦再次體現,20%的證券機構強占了80%的股改保薦份額。而像IPO時風頭占盡的中金公司,卻只為華聯綜超1家進行了保薦,看來股改使投行的座次重新進行了分配。 從到手的真金白銀看,若按已公布方案的216家公司每家支付保薦費用100萬元計算,總計約有2.23億元進賬,而國信證券和海通證券,至少獲利2000萬元。從這個角度看,在后繼的股改進程中,對于保薦機構來說,或將顯現“馬太效應”。 對價水平:民企略高于國企 從支付對價比例看,民企支付的對價還是要高于國企,但差距并不算明顯。50家中小板公司全都進入股改程序,其中國有股控股公司有10家,平均支付對價為3.08股,而余下的34家民企大股東的平均對價水平為3.393股。 再對主板進行統計。除去8家對價創新方案后的158家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國有股或國有法人股的為94公司,平均對價水平為3.543股,而第一大股東為民企股東的18家公司的平均支付股數為3.583,優勢微弱。 地域分布:南熱北冷 在已經完成或進入股改程序的223家公司中,地域特征分布也如同自然界的氣候,呈現出南熱北冷的局面。 浙江、廣東、上海等10個省或直轄市的股改公司已有144家,占全部股改公司的65%。其中,浙江省共有27家公司進行了股改,全省股改進程已完成32.14%,是股改速度最快的省。而上海市共有32家公司股改,是股改數量最多的城市。 但像青海、寧夏、云南、新疆和黑龍江五省,均只有1家上市公司股改,僅占全部股改公司的2.24%,顯示出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區的上市公司,股改進程明顯低于東部經濟發達地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內蒙、甘肅和西藏三個地區至今尚無一家上市公司參與股改。 流通股東參投率:下降明顯 截至11月3日,加上兩批試點公司,共135公司的股改方案通過表決。總的來看,流通股東表決贊成率還是比較高的,但與流通股東的參與率相比,卻可以發現小股東們的參與熱情漸漸冷去。 兩批試點公司的表決流通股東參投率平均為52.7%,而到了全面股改的第一批,此項指標已降至37.42%。流通股東參與率在30%以下的公司達到12家。其中界龍實業的參投率最低,為12.91%。 目前,全面股改后的第二、三批公司正在進行表決,一周左右將全部完成表決。《紅周刊》將進一步關注流通股東的參投率是否會一直走低?“清華同方”第二是否很快將出現?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