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頭疼股市風險防范 資金入市還需等待時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5日 10:12 證券時報 | |||||||||
□本報記者 鐘恬 近來,銀行資金是否應該加快入市這一話題重又引發了業界的遐想。 日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在公開場合表示,要為銀行資金合規入市創造條件,以連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而新頒布的《證券法》則將“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修訂為“依
不過,記者采訪了幾位專家及業內人士均表示,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但銀行資金入市時機還未成熟。 風險之憂 “試想,在目前有關法規政策還沒配套、未到位的情形下,讓證券公司向銀行貸上上億元資金去投入股市,會有哪個銀行行長敢批呢?” 11月4日,在本報記者問及目前是否是引導銀行資金入市的時機時,華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所副所長劉勘認為,目前銀行還面臨呆壞賬、資本充足率等問題,自身如何化解金融風險還是一大難題,如果進入股市走得太快,只會放大其經營風險。 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日前指出,銀監會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互動機制的研究,拓寬銀行資金投資于證券市場的途徑。包括加大信貸資金支持證券市場的力度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建軍則認為,銀行介入券商融資業務并不是特別新鮮的事,口子打開了,配套設施完善了,為其入市提供了可能性,至于入不入還要看銀行自身狀況。 其實,去年底監管部門已經采取了行動,對《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做了修改,從而拓寬了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融資的渠道。 但一位股份制銀行金融同業部人士告訴記者,這一業務在銀行中受到冷落。“股票價格天天波動,如何防范風險是銀行很頭痛的事。” 他認為,由于銀行對股票的價值認識不清,認為風險過大,因此缺乏拓展這一業務的熱情。“銀行貸款一般都是先評級、再授信,但現在能達到貸款評級標準的券商很有限。” 事實上,許多證券公司真正的困難并不在于資金的缺乏,而在于資金管理效率低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就指出,部分問題券商接二連三出現的一系列資金鏈危機的現象,并不是證券公司本身資金短缺,主要是由一些違法違規的操作導致的。 范建軍認為,銀行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周期,加上對不良資產反彈的擔心,銀行不應該承擔過多的貸款責任。 需培育適宜環境 “如果能讓銀行、證券、保險等部門的資金互相融通,讓市場上原先被說成是非法、違法的融資行為合法化,證券市場中的資金成本就會下降,這對股市是有好處的。”一位證券行業人士說。 事實上,混業經營已經開一道口子。過去實行嚴格分業經營的做法在實踐中已經開始被突破,在集團控股下分設銀行、證券、保險機構的模式早已形成,而且商業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也已經在試點了。 有專家認為,對處于改革關口的中國銀行業來說,實行多元化經營有很重要的意義,包括開展證券業務。但要明確的是,銀行經營證券業務并不是僅僅直接投資證券或實行證券貸款,也并不是以為股市提供資金為目的,而是為了更好發揮資產、負債的效用,賺取最大的利潤。否則可能會加重股市過度投機的風險。 范建軍表示,目前可大力發展融資融券這些證券信用業務,這對改善券商資金流動性有好處。而銀行入市還有風險,要看準時機,該進入時才進入,否則就是把銀行往火坑里推。 劉勘指出,我國商業銀行過多承擔了為國企改革服務、承擔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載體的功能,這一定位不轉換,銀行自有資金就不可能進股市。 “銀行資金與股市如何實現雙贏,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資本主義股市搞了這么多年,都未能找到有效的防火墻。中國股市的條件更是遠遠沒成熟,目前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至于銀行自有資金何時進入股市才適宜,劉勘表示還不能確定,因為有關法規政策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培育過程。“社會生態環境發育、發展至相對成熟的程度,不是兩三年時間就能完成的。” (證券時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