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外匯遠期交易漸趨活躍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7日 08:05 中國證券報

  記者陳繼先

  近期,銀行間市場外匯遠期交易有所起色,機構報價熱情開始提高,成交記錄時時“閃現”。據業內人士透露,外匯遠期市場的這種變化外資銀行“功不可沒”,這反映出國內外匯遠期市場吸引力正在增加,但整體而言依然處于“襁褓”期,要實現市場活躍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交易主體迅速擴容

  銀行間外匯遠期市場主體的增加直接促進了市場交投的活躍。據統計,經過幾番擴容,具有外匯遠期交易資格的機構已經增加至43家。其中,中資銀行相對較少,只有13家,而外資機構則有30家,占全部機構的70%。很多外資銀行的多家分行也紛紛加入,如日本東京三菱銀行有上海、大連、北京、天津、深圳5家主要分行;德意志銀行、美國銀行則有兩家分行加入,外資機構參與銀行間外匯遠期交易的積極性似乎更高。

  外匯遠期交易爆發式擴容,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一個活躍市場對交易主體的數量要求。據了解,43家會員機構中,約有一半“常駐”交易平臺。

  眾人拾柴火焰高,外匯遠期市場交易較以前也顯得活躍起來。首先機構踴躍報價,以蒙特利爾廣州分行為代表的外資機構表現搶眼。再者,報價品種也豐富起來,長至一年或更長,短的一月、一周甚至一天都有。成交量也開始增加,在貨幣網上,每天遠期外匯最新成交一欄也不再是長時期空白,藍色的成交記錄逐漸多了起來,如從上周五到本周二,連續三個交易日都有成交。成交外匯品種不僅有美元,在日元兌人民幣的遠期交易上也有突破。

  外資銀行擔當主力

  據了解,在近期推動外匯遠期交易活躍的各方力量中,外資機構“一枝獨秀”。外資機構大量涌入外匯遠期市場、積極參與交易的原因可能有三個方面;

  其一,外資銀行的進入門檻較國內大多數銀行要低。目前,進入我國的外資銀行都是經營多年的國際金融巨頭,有著多年的衍生品業務管理經驗。相比之下,我國金融機構衍生品業務管理和發展都略有不足,特別是絕大部分城市

商業銀行至今還未拿到
銀監會
的衍生業務經營牌照,這從根本上就限制了國內中小銀行的廣泛參與程度。因此,外資銀行在衍生產品上的管理經驗使其更容易得到監管層的認可。

  其二,外資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發展迅速,急需一個風險對沖的平臺。2005年9月19日,銀監會批準了首批6家外資銀行可開展遠期結售匯業務,分別是東京三菱銀行、匯豐銀行、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恒生銀行和三井住友銀行。之后又有蒙特利爾廣州分行、法國興業銀行等陸續加入,外資銀行遠期結售匯的陣容也逐漸強大,相關業務也迅速開展,外資銀行對客戶結售匯風險就需要對沖。最好的選擇就是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據一位外資銀行交易員分析,現在外資銀行在外匯遠期市場的每一筆交易,都是與客戶需求的對沖交易。

  據了解,外資銀行的客戶大多是外資企業,手中流動性外匯量一般較多,規避

匯率風險的愿望相對強烈,而同時,外資銀行又大力向客戶推銷這項產品,外匯遠期結售匯業務量因此得到激發性增長,從而也就帶動了銀行間市場遠期交易生氣“閃現”。

  其三,我國外匯遠期交易相對于美元兌人民幣NDF的優勢開始顯現。NDF市場屬于離岸市場,而外匯兌人民幣遠期交易的主要需求在國內,主要從業機構也在國內,因此,我國外匯遠期交易市場的基礎要比NDF雄厚,發展潛力巨大。再者,隨著外匯遠期交易推出后幾個月的運行、磨合,市場報價逐漸合理,并形成自身特色。以昨日報價為例,賣出價有5筆,分別是1月、3月、6月、9月、1年期限,價格分別是8.076、8.049、7.98、7.904和7.843,同期NDF報價折算過來分別是8.0651、8.0241、7.9621、7.8981和7.8161,國內平均價比NDF僅高出一、二百點。同時,國內外匯遠期買賣報價的價差也縮小至三百多點。更重要的是,在境外NDF市場受消息刺激大幅波動時,國內外匯遠期市場表現更加理性,與我國即期外匯市場的聯動效應也在增強。因此,我國外匯遠期市場的吸引力逐步顯現,從而吸引了大量外資銀行踴躍“報名參加”。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提醒說,外匯遠期交易盡管有所起色,但十分脆弱。就市場整體而言,交易依然清淡,活躍市場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