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謹慎回應上市傳聞 是否引外資各方矛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2日 12:40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袁田恬 繼三年前廣東電網上市擱淺后,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南方電網”海外上市一事日前傳出新消息。有報道稱,海外部分銀行家已與中國政府進行接洽,準備將南方電網四分之一股權分拆上市,籌集數十億美元,并已要求數家銀行在上市前幫助重整南方電網的財務和業務。但目前還沒有制訂具體的上市時間表。
同樣有消息稱,在南方電網實現上市之后,國家電網將緊跟其后,在海外上市。 南方電網急需融資 在求證過程中,南方電網新聞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并沒有聽到有關上市的消息,對相關報道也表示懷疑。但是,南方電網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卻證實,從去年開始有不少銀行與公司高層接觸,至于是否與上市有關還不知曉。而南方電網高層在與媒體的接觸中均聲稱“關于上市問題目前只是在接觸階段,不便進一步透露消息”。 作為國內兩大電網公司之一,南方電網去年總裝機容量達7954萬千瓦,今年已進入全球500強。今年初,該公司發生過人事震蕩,大批高層相繼被撤。對此,其解釋為“網內干部交流、輪換”。同時,在電力改革中,擁有多達6個利益主體的南方電網是利益最復雜的一塊。 政府去年的研究發現,南方電網和國家電網這兩家公司的資金不足,負債水平高,現金流較弱。而要解決上述問題,在未來30年內,估計每年需要投入300億美元。 鑒于負債水平較高及現金流疲弱,這兩家電力分銷商自身無力承擔上述支出。因此需要國外資金。然而,要吸引外資,電力收費體系先要進行改革;現行的收費體系有利于同樣資金不足的發電廠,而不是輸電公司。并且,為了海外上市,政府可能還必須先注資。實際上,這與銀行上市前的情況非常相似。 2004年,南方電網已經初步預計安排380億元人民幣的固定資產投資其中對大中型電網項目投資額高達324億元。巨大的資本需求令南方電網急欲尋求政策突破實現25%的股權融資。 由于中國的輸電系統由資金不足的地方電網拼湊而成,彼此互聯不夠,也無法從電力充裕的北部和西部地區向電力緊缺的南部及東部地區輸電。總資產達2.5萬億元人民幣,占國有資產存量六分之一的中國電力行業格局顯然不能滿足需求。 2008年前國家電網完成上市 其實中國對電力的投資近年一直處于高速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數據,2003年進入中國電源建設市場的資金已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接近2001年、2002年兩年的投資總和其中電網投資又是投資大項。2001年國家電力公司用以電網的投資為1038億元占國家電力公司固定資產總投資的66%;2002年電網項目投資1141億元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69.4%。但是如此規模的投資并未阻止電荒出現。 2004年初,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趙希正在控股公司——中國電財成立十周年時曾經表示,任何一個集團公司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的運作,只靠銀行的貸款是沒有前途的。 現任國家電網公司顧問的謝松林也表示通過改革我國將有更多更大的發電公司和電網公司到國內國際兩個資本市場上融資。在這一輪改革中除了國家電網公司外新組建的華北、東北、西北、華東和華中5個區域性電網公司均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由各方按凈資產比例由控股方負責組建。電網公司的這種設置方式就意味著電網公司能夠到國內國際兩個資本市場上去融資。 據悉,中國電網將力爭在2008年前實現境外上市的戰略目標,預計籌資總額超過150億美元。 業界質疑上市時機 出乎意料的是,在企業積極籌備海外上市之時,國內質疑聲浪也此起彼伏。 國家電網顧問謝紹雄認為,電網上市和電廠上市不一樣,目前國家電網的負債率很高,而電價始終是由國家控制,因此是否能夠吸引到外資還是一個問題。而且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電網公司上市,那么公司將如何向公眾說明反應電網運營情況的指標? 而讓眾多業內人士感到擔憂的是,國內的電力體制改革還在進行中,諸多問題尚未落實,電價沒有理順,《電力法》沒有出臺,資產歸屬問題也還沒有解決,太多的不確定性讓各方面都不看好電網上市。 謝紹雄認為,當前最應該和需要解決的是電價的定價機制。 同時,早些時候在新加坡交易所掛牌的中航油事件讓人記憶猶新。境外資本對中國國有壟斷企業的熱衷讓不少人擔心電網上市后將會重蹈中航油的覆轍。 “目前我們國家鼓勵的是建立節約型社會,而電網上市后將會借鼓勵用電來提高市值。而且一旦在法律體系還不完善的時候讓境外資本形成自己的利益格局,那么將來再要改變會很難。”中國能源網CEO韓小平表示。他認為,當前時間并不適合電網上市。“10年之內都不應該考慮讓電網上市。”韓說。 而分析人士認為,電網上市不但在中國歷史上未有過,在亞洲也是先例。事實上,南方電網公司和國家電網公司目前已成為海外投資者的一大目標。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