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降價何以遇到“軟抵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5日 09:27 中國證券報 | |||||||||
按國家發改委的要求,從10月10日起國內各醫院和藥店對22種藥品實行降價。由于常用的降價藥品降價后利潤比較低,藥店通過拒絕供應這些便宜藥來“軟抵制”,使消費者難以得到降價的實惠。藥品降價現在已陷入了一個怪圈:一方面是政府不斷降低藥價,另一方面百姓的醫藥支出卻節節攀升,人們無奈地承受著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 藥品17次降價,卻根本無法改變藥價虛高這樣的基本事實,豈非咄咄怪事。藥店不賣
政府對一些常用藥定價本身的“市場合理性”,這些年已經成為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一方面,這樣的政府定價藥品,可能由于本身定價的原則和標準不盡完善,造成政府定價本身存在藥價偏高的不合理現象;另一方面,由于物價部門與相關企業之間存在著某種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物價部門對藥品廠家報價過高的藥品仍然通過價格認證;此外,也不能排除某些行業管理部門為收取高額的管理費,和報價的企業之間形成了某種“默契”現象等等。 這實際上說明,由政府定價形成的藥價管理體制,本身就存在極大的弊端。現在的降價行為,同樣還是一種行政手段對價格的調控。所以,藥品降價遭受到“軟抵制”,造成消費者在藥店買不到降價藥品,根本原因還是價格管理體制本身存在的問題沒解決好。政府平抑藥價是好事,但是,一次次的失敗,難道還不值得反思其根本原因嗎?(文/蘇子川摘自《現代快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