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證券研究后繼乏力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1日 15:00 《資本市場》

  文/李瀚

  最近,券商研究所所長們聚在一塊,核心話題就是:“如何留住優秀分析師?”而討論的結果是,誰也沒辦法。

  自2003年年底,中國證券市場刮起“價值投資”之風,分析師一夜成為香餑餑。至此
,一條自“券商分析師”至“基金公司”的人員流動“洶涌”成流,直至目前仍未停息。兩個月前,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成立,以40萬人民幣保底招聘分析師,更讓“全國的分析師都恨不得投簡歷。”

  為什么中國的證券分析師產生不了這樣的身價?要知道,即便在香港,一個二流的分析師,年薪也要在100萬港元以上。

  

證券公司一般被稱作賣方,對應的買方則是基金、保險、信托等機構投資者。這場從賣方至買方的人才流動起因,是因為從事同樣的工作,分析師在賣方工作要比買方低上2~3倍。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的薪酬水平為例,即便它有著連續兩年被基金經理評為最佳研究團隊的光環,年薪最高者還不到30萬元。

  談到年薪,國內一家二線券商自去年以來很是露臉。2004年,國信證券打出廣告,以年薪30~50萬的年薪招聘明星分析師,此舉震撼業內。此前,除了中金公司優秀分析師的年薪最接近百萬元量級,尚未有一家券商能開出“半百”價碼。

  一年過去,國信證券的投入有了產出,其基金分倉量出現突升。

  資產管理業務問題成堆,不得不全面停止;投行IPO及再融資項目全部被監管當局暫停,無法開展;券商盈利的三條渠道,只剩下經紀業務。而基金分倉量,正被各家券商引入,作為考核各研究所所長的硬性指標。提供分析報告,服務于基金公司,以此提高對機構投資人的吸引力,到自己這來交易,正成為券商們新一輪競爭的熱點。畢竟,5年熊市下來,市場上兜里有錢的,就剩下基金公司了。

  然而,無論怎么吸引買方,券商們依然處于完全弱勢的境地。當前的集中交易的市場制度下,券商經紀業務所能提供的,不就是一個通道嗎?通道,能產生什么附加值?

  一只額度100億元的基金,每年能收取1.5億元的管理費收入,可是當前有幾家券商能賺這么多錢?沒有錢,又如何撐得起分析師們的越來越高的身價呢?這是賣方分析師身價低于買方分析師身價的真正原因。

  至于券商為什么賺不到錢,需要監管當局審視證券市場的制度設計是否出了問題。依照中信證券研究部總經理徐剛博士的研究,如果賦予券商“批股式發行”和“撮合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從制度上重新設計證券市場的生態環境,才能實現買方與賣方的制衡,而不是一邊倒的情形。

  否則,優秀分析師排著隊離開證券公司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分析師大量流失已經導致券商證券研究的后繼乏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