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雜志:入主華夏 中信謀劃擴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09日 09:49 《中國投資》 | |||||||||
○ 本刊記者 原松華 在經歷了2004年極度深寒之后,證券業間的并購重組令市場矚目。2005年8月12日,未能將廣發證券收入囊中的中信終于在長久沉默后,對華夏拋出了橄欖枝,累計出資21.9億元入主華夏證券。
入主華夏 華夏證券,這家國內最早成立的3家全國性券商之一,因炒股、挪用保證金以及實業投資等共形成約65億元的損失,繼南方證券后成為陷入破產危機的券商,被譽為“空虛的巨人”。 2004年6月,北京市政府宣布全力挽救華夏證券。“券商收購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企業文化的磨合,而是大股東、大股東背后的政府力量。”中信證券(資訊 行情 論壇)研發咨詢部經理徐剛這樣說。有業內人士稱,中信集團此次出面收購華夏證券,背后推動的是北京市政府。 政府主導至少包括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政府支持、指導和協調重組;其二是市場化方式收購意味著出錢方按照市場化方式介入。 “收購本身主要是政府起的作用,價格并不是最關鍵的。”業內人士認為,從過往案例來看,相關政府在看重中信的實力之后確定由中信參與,但中信最后的出價并不低于競爭對手,而是完全以市場方式定價。 業內人士認為,中信無論是從資金還是業務規模上都比信達實力雄厚,也是目前市場惟一能承接華夏這么大盤子的公司,因此更能贏得政府的支持。 相對于券商整體日益窘困的處境,中信證券的基本面情況依然保持良好。2004年末,中信證券資產總額132.13億元,股東權益53.74億元,凈資本額47.29億,凈資本比率88.01%,在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根據中信證券的年度報告顯示,2004年其凈利潤為人民幣1.822億元,雖然因為二級市場的低迷,使得這一數據比2003年的3.655億元凈利潤有一半以上降幅,但是2004年稅前凈利潤為4.022億元,較2003年的3.005億元增長34%。 中信證券是實施核準制后上市的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1995年剛出道時還名不見經傳。9年之后,已儼然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收購大鱷。 中信證券此次收購華夏證券,為其掌舵的是其母公司中信集團。作為國內惟一一家擁有全部金融牌照的公司,中信集團旗下囊括了證券、銀行、期貨、信托等金融業務,擁有29家子公司。截至2003年末,總資產達5966.3億元。 此次入主華夏證券,中信將與中國建銀投資共同出資籌建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建投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證券注冊資本為27億元,其中中信證券公司出資比例為60%,出資額16.2億元,受讓華夏證券現有的全部證券業務及相關資產;而建投中信注冊資本19億元,其中中信證券出資5.7億元,出資比例為30%,其將受讓華夏證券現有的非證券類資產;建銀投資則出資24.1億元,接下華夏證券41.6億元的不良資產。 華夏證券內部的人士表示,目前券商收購一般會看這個標的公司的業務量和負債率。如果業務量較好,負債又在可承受范圍之內,這樣的券商被看中的可能性就大。收購華夏證券雖然負債率較高,但該公司的經紀業務、基金銷售等表現不錯,這或許是中信選擇華夏的一個理由。 彌補“短板” 其實,中信證券在1997年就提出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建立宏大的系統銷售網絡。于是,中信證券在2003年開始啟動收購“戰車”,以彌補其網點布局的“短板”。 2002年底,中信證券上市成功。在所得的17.6億融資總額中,便有6.78億元用于收購青島的萬通證券。此間,3.08億元用于收購(含增資和存量收購),另外3.7億則用于補充營運資金。 根據2004年年報,中信在山東地區的18家營業部實現營業收入9554萬元(僅次于上海的9852萬元),較2003年的3431萬元大增178.5%。 2004年4月29日,中信證券占67%股份的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收購萬通給中信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2003年,中信證券在山東地區還只有4家營業部,到2004年就躍升到18家,這正是收購萬通證券帶來的。 中信證券副總經理程博明先生表示,中信的特長是投行和經紀業務,這就要求完善全國范圍內尤其是發達地區的網點布局。 通過收購青島萬通證券,中信基本上完成了對山東的網點覆蓋。加上原有中信網點和新收購的華夏證券的網點,中信證券將完成東南沿海等較為發達的中心城市的布局。根據中信的規劃,在未來兩至三年內,營業部網絡將達到300家左右。 9月2日,中信證券又發布擬正式收購廣發證券部分股權的公告。雖然這一純市場化的收購行為最終因廣發證券內部員工抵制未獲成功,但當時中信證券曾公開表示,還將適時繼續實施收購計劃。 收購華夏證券的計劃早在1998年中信就有進入的打算,“中信是希望在發達地區完成網點布局,收購浙江金通和華夏證券也正是出于這個考慮,”接近中信高層的知情人說,“華夏證券累計100多家營業部的規模可以讓中信如虎添翼”。 通過此次全盤接受華夏證券的證券業務,使中信營業部在全國的數量一舉增加到160家,超過廣發證券,在券商營業部規模上居于銀河證券、申銀萬國、國泰君安之后,名列第4,躋身前5強之列。 “券商的大重組、大洗牌已經開始,”資深分析人士告訴記者:“網絡和客戶資源是新形勢下券商發展理財業務的必要條件。”分析師表示,中信證券在目前市場較為低迷的情況下,繼續追求規模的擴張是一種成本策略,可以用較低的價格進行收購。當市場行情好轉之后,規模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 中信證券副總經理吳玉明介紹,中信將繼續對東南沿海未完全覆蓋的地區增加覆蓋,首先是通過繼續收購的方式;其次,在整個中信內部進行調整,將密度較高地區的營業部搬遷至覆蓋率較小的地區。同時,中信營業網點的擴張是有選擇的,在擴張的同時也在收縮戰線,2003~2004年,中信賣掉了在云南、遼寧、重慶、安徽的營業網點。 吳玉明表示,網點擴張的速度有時要快,有時要慢。重組完華夏證券之后,這個速度將放緩,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的時間主要用來整合。“也不排除我們在整合過程中再賣掉一些營業部”。 按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的說法,中信證券推行的是“沿海戰略”,重點是加密東南沿海北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一線的網點。 王東明表示,將把中信證券200多家網點打造成統一的、系統的銷售平臺。對這些網點的員工,要培養他們對有價證券產品的判別能力,能夠根據投資者不同的投資偏好,銷售不同的產品。有了這樣一個網點非常重要,因為在二級市場上的消化能力強了,到一級市場上拿項目就很容易。 但是,這不意味著中信證券會無限制地擴張其網點布局。中信證券追求的是網點的合理戰略布局。就在去年,中信證券向西北證券轉讓了重慶、昆明、福州等地的3家營業部,向聯訊證券經紀有限公司轉讓了沈陽、南通等地的兩家營業部。同時,又以自有資金收購中信萬通在山東省之外的北京、天津、上海、深圳4家營業部。 在王東明看來,成立至今已10個年頭的中信證券正進入一個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階段。而一個網點布局合理的銷售平臺,就是中信證券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別人模仿不了的。 整合路徑 雖然中信的收購之路似乎漸入佳境,但是,業內人士認為,收購華夏證券能否為中信證券帶來實力的增強與業績的增長,還有待各項業務的整合。 王東明介紹,在整合期內,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證券將通過聯席工作委員會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確保在中信的同一個品牌下,雙方在業務上分工協作,而非互相競爭。 這種業務上的分工協作,記者從提交臨時股東大會的《關于出資籌建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獲悉,在投行業務方面,中信建投證券將通過與中信證券投行業務適當分工;在經紀業務方面,中信建投證券將根據交易量和盈利能力,將營業部劃分為核心營業部、次級營業部和轉型營業部等級別,分別制定業務發展方向和經營范圍;在管理上,以核心營業部為中心,次級及轉型營業部適當減少管理層次、合并業務部門,從而減少席位費、衛星通訊、系統維護等各項費用,最大限度地壓縮成本,提高營業部的整體盈利能力。 王東明還表示,在研發業務方面,中信證券將主要配合一級市場業務,而中信建投證券重點配合經紀業務和投資管理業務。而他最為看重的包括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信萬通證券在內的零售客戶網絡、機構客戶網絡,將會步調一致,“一聲令下,對同一個客戶開放,一聲令下,也會對同一個客戶關閉”。 在王東明看來,華夏證券多年來因為公司治理結構、經營管理、風險控制以及歷史遺留問題等原因走到今天虧損的局面,然而華夏證券的員工隊伍在業內還是有影響力的。在未來的整合過程中,中信證券將會更多地依托華夏證券的現有員工,而且中信證券與華夏證券之間的人員將會有來有往。 一家投資公司的分析報告指出,在目前證券市場存在的131家券商中,每天的交易量應該在600億至700億元之間。而從目前每天不足200億元的成交狀況看,僅可以養活大約45家綜合類券商。由此可見,券商行業未來的發展格局——兼并重組將成為證券行業競爭格局演變的主要動力。 根據銀行間拆借市場成員審計報告顯示,2004年的52家券商中共有28家實現盈利,盈利總額為10.93億元,平均每家盈利3903.69萬元,中信證券的盈利總額排名第二。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截至2005年上半年,中信證券實現凈利潤約6620萬元,每股收益為0.027元,凈資產收益率為1.246%。 就在眾多的券商為生死苦苦掙扎之際,中信證券已經在找尋做強做大的各種路徑。 渤海證券研究所所長李雪峰認為,中信證券屬于轉型中的券商,這是券商在生存、轉型、發展三個階段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轉好了就繼續發展;轉不好就容易走向衰落。包括中信證券在內的一部分券商的收購或擴股行為,其實核心就是在增加公司的核心資本,這才是最根本的。 “中信證券‘做大’,必然選擇規模擴張。”中信證券的一位人士說,“這是本次重組最重要的意義,中信證券目前畢竟是被證明很有競爭力的券商。”通過此次資產收購,中信建投證券將一次性承接華夏證券87家營業部和29家服務部,并融合利用華夏證券原有的網上交易系統。 利用行業競爭激烈的時機進行橫向擴張,成為中信證券做大做強的捷徑。據記者了解,9月14日,中信證券又公告了兩項重大決定:擬出資7.96億元收購金通證券及與標準普爾設立合資指數公司。在當前證券行業進入新一輪大洗牌的背景下,中信證券謀劃的版圖正在一步步擴張。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