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證券正式退出股市舞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9日 09:50 上海青年報 | |||||||||
昨天,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投證券”)在深圳宣布成立,據悉,該公司注冊資本為15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曾在市場上風云一時的南方證券,也因中投證券的開業而正式退出市場舞臺。耐人尋味的是,在近來市道疲弱的背景下,原南方證券重倉股哈飛股份、哈藥集團卻“逆風飛揚”。 作為最早暴露問題的一線券商南方證券重組,被“安排”在最后“粉墨登場”,這本
(記者 謝潞錦) “接盤者”的實力 “總算告一個段落了。”昨天,一位在南方證券下屬營業部投資多年的老股民如此感嘆道。根據他的回憶,此前的南方證券在市場可謂風光之極,這家券商所持有的品種,大多能夠在市場上走出長牛多年,如上海機場、哈藥集團等等。而某機構人士感嘆道,南方證券的投行力量十分強大,經過南方證券“之手”發行的股票,一般都能在上市后有所表現,其投資價值被充分挖掘,比如凌鋼股份等。 可以發現,作為“接盤”南方證券的中投證券的母公司,中國建銀一出手,便彰顯其不凡背景。對于那些存在著明顯“窟窿”的券商,其重組基本由中國建銀承攬,除了南方證券外,華夏證券以及北京證券,其重組的背后,也有著建銀的身影。 中投證券是中國建銀單獨出資15億元設立的。在15億元注冊資本中,有3.1413億元原則上用于競拍購買南方證券的相關證券類資產,其余出資為人民幣現金。而中國建銀目前注冊資本為206.9225億元,是經國務院批準的投資性公司和處置金融資產的公司。作為中央匯金的子公司,中國建銀持有建行10.653%的股份。 “建銀模式”的本意 事實上,中國建銀出手解困的“問題券商”,往往是那些在公司自營等方面出現技術性問題的券商。因此,在中國建銀“接盤”過程中,被重組方的證券類資產極為引人關心。此前有報道稱,中國建銀將要承擔起南方證券對機構投資者的債務,這筆債務的金額在扣除南方證券所持有股票的價值后約為80億元左右,而南方證券挪用客戶保證金的“窟窿”則通過中央銀行提供的78億元再貸款來彌補。 無獨有偶,在華夏證券重組過程中,作為重組方,中信證券與中國建銀其實是將華夏的證券業務與非證券業務分開進行處置的,即新設立的中信建投證券有限公司受讓華夏證券的全部證券業務及相關資產,并按照綜合類證券公司的標準經營;而華夏證券非證券類資產,則通過另一家新設立的公司,以資產管理公司的標準經營。可見,證券類業務及資產,與非證券類資產及業務“分離”,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和消除經營風險,這也是“建銀模式”的本意。 “老字號”的警示 隨著萬國、君安、中經開、南方等業內“老字號”一一退出市場,國內證券業的前景也變得更加令人關心。某業內人士昨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些年來,券商行業出現行業性整體滑坡,不僅與長達數年的大勢調整有關,而且是與整個行業缺乏流動性有著密切關聯。因此,解救行業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重組券商,以使后者的“資金鏈”不發生問題。 目前,匯金公司和中國建銀、創新券商如中信證券,還有實力龐大的外資軍團形成了證券公司大洗牌的三股勢力。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在未來,單純以某種形式的注資可能只是少數,內地很多券商的問題并不是靠一家機構就能完全解決的。面對某些問題復雜的券商重組,需要的很可能是這三股勢力擰成一股繩,互有交叉。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大勢轉折之勢初露曙光之際,隨著南方、華夏、銀河等一線券商順利重組,決定整個券商行業的步伐將更為堅實,而行業體質也因為潛在的“地雷”被一一化解,變得更加令人期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