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中小民營企業境外上市:看好再出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8日 02:35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10月27日,2005年首屆“民營企業投融資與海外上市項目洽談會”將在北京舉行,盡管會務組打著首屆的名義,但業內人士細心留意就會發現,境外證交所頻繁在中國內地展開“公關”推介活動,其中包括:新加坡、中國香港、紐約、納斯達克、東京、倫敦、多倫多、韓國證交所。 而近幾年來,也確實有眾多國內中小民營企業紛紛選擇“境外上市”,從而掀起了
誠然,到成熟的境外資本市場去上市融資,在能籌集到企業發展所需資金的同時,有利于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企業與國際通行規則的接軌,更有利于提高企業國際知名度,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為企業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打下基礎。 但是,企業能否成功在境外上市并融資,取決于該企業的經營業績、管理、制度等諸多相關方面,所有的“天時、地利、人和”并不能使“境外上市”從根本上由難變易,參與者多,成功者少。如果操作不當,會產生無窮后患。 據了解,內地在境外主板或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有500多家,看上去不少,但實際僅占我國1000多萬戶各類企業的十萬分之五,換句話說,全國每10萬戶企業中平均僅有5戶在境外上市。而就在這500多家境外上市企業中,有近100家企業的股票在境外證券市場上長期沒有交易或極不活躍,國內還有300多家企業因多方面原因未能如期在境外上市而郁悶。 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很多小企業只把境外上市作為一個圈錢的渠道,而對境外上市融資的復雜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 業內觀點是,由于境外上市的費用較高,企業啟動境外上市的資金有的來自于銀行貸款,有的來自于對普通投資者的原始股權轉讓,更有甚者竟挪用了企業的正常運營資金,一旦上市計劃失敗,不僅使企業陷入發展困境,也給社會帶來了不安定因素。 其次,有不少企業在海外上市時選擇了到OTCBB市場去“借殼”上市,因為貪圖“借殼”上市手續簡單、上市條件寬松,花費時間較短。但美國嘉信集團中國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項目總監湯春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到OTCBB市場去“借殼”并非一個完美選擇,因為要借殼,可能會稀釋公司的股權,比如原先是90%的話,借殼后可能只剩下80%;第二個問題是將借的“殼”公司的業務完全停止,再融入自己的公司,這個殼公司如果原先有些財務糾紛等問題,就會帶入自己的公司,雖然這個問題承銷商是要負責的,但如果出現的話還是個麻煩;最后也是最大的問題是,反向收購不像公開發行是包銷的,如果上了市,市場反應不好,企業最后還是融不到資。據資料顯示,目前,在OTCBB市場上的70多家中資企業中,股價超過3美元的股票只有7家,其余約90%的股票均為垃圾股。 第三,在進行境外上市時,公司還有遭遇不法中介機構的風險。據業內人士介紹,到境外上市,通常都會需求中介機構的幫助,但很多中介也魚龍混雜,有的就用股權替代服務費的幌子,借為企業輔導境外上市之機大發橫財,甚至還把自己操作成了企業的大股東。美國紐約國際集團中國區總裁斯帝文·約翰遜就曾介紹,他們的一個客戶陜西楊凌博迪森公司就曾遭遇過“騙子中介”。開始,楊凌博迪森在不了解中介市場的情況下選擇了在美國證監會和美國官方機構都沒有證券從業資格的一家財務集團,這個所謂的集團在美國就一個人,而且這個人還是在美國南部的一個農民。結果楊凌博迪森在繳納了大筆“不可退還”費用后,近9個月的時間里仍沒有完成上市工作。直到楊凌博迪森找到了紐約國際集團,才在美國成功上市。 實際上,企業上市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需要相當的毅力和耐心,毫不輕松。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新八股”第一股新和成的老總張平一的話來說,上市之路是一次歷練,是脫一層皮,是死過去幾回,所以,企業在選擇上市,特別是海外上市時,更應該作好充分的準備再出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