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有專家對國有銀行吸引外資模式表示擔憂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3日 08:11 中國證券報

  三大理由支持“賤賣說”

  外資參股,首先是一個討價還價的買賣過程。隨著建行、中行和工行這樣的大型國有銀行加入到引進外資的隊伍中,價格的高低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不少人士擔憂,我們廉價地按報表上的價值出售股權和收益權,外資機構得到的則是
業務網絡渠道和存在于報表之外的巨大的無形資產。

  理由一:按凈資產定價不合理

  中國國際金融學會會長吳念魯日前表示,如何評價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得失,第一個要看的就是雙方如何定價。匯豐銀行入股交通銀行價格為每股1.86元,美洲銀行入股建行的價格是每股1.17元,蘇格蘭銀行入股中國銀行價格為每股1.22元,工商銀行的定價只有1.15元,“價格越來越低”。

  他表示,不僅要按照凈資產來算股權出讓價格,還要考慮這幾家銀行的品牌、客戶、市場和產品,以及國家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支持。“海爾的品牌價值560億元,這幾家銀行從規模和營業額都大大超過海爾,這里面有沒有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

  同樣,我國的一些中小商業銀行,由于有著特殊的市場地位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實際的市場價值往往高于用凈資產等簡單指標衡量的價值。

  也有分析師同樣認為,在中國,由于監管當局對銀行業的準入進行管制,銀行特許權本身也有很大的價值。

  理由二:境內投資者被邊緣化

  專家表示,在外資入股的談判中,外資金融機構往往根據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盈利水平等指標壓低收購價格,而中資銀行也往往出于不同的考慮而被動地接受低價。

  究其因,國有銀行出讓股權定價不高,一是因為

銀行改革還要付出很多制度成本,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背后的文化溝通和博弈。比如,外資金融機構看到國有銀行急切地尋找境外戰略投資者,而且條件苛刻,需求很大,便借此要挾我們,引發博弈。

  中國的商業銀行要在2006年年底之前達到8%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同時在短時間內提高治理水平,以應對國際競爭。要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引入外資金融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似乎已經成為必由之路。反過來,國內的企業或是資金不足,或是很難幫助銀行改善治理結構,在這場投資熱潮中似乎被邊緣化了,以至有人疾呼:“中國的銀行能賣給老外,為什么不能賣給中國人?”

  理由三:國人已付出巨大成本

  在剝離不良資產之前,恐怕沒有哪家外資機構愿意購買國有銀行的股權。如今,經過幾次剝離和注資的國有銀行甩掉了包袱,輕裝上陣,這是外資機構熱衷參股國有銀行的一個重要背景。

  不少人士忿忿不平地說,外資這個時候以不高的價錢進入已經很干凈的國有銀行,可以說是“坐享其成”。畢竟,中國的銀行可以享受高達3厘的利差收入,盈利能力是可觀的。

  小心財富大量外流

  國內銀行剝離數萬億不良資產,背后是全社會付出了代價。核銷壞賬之后的國有銀行得以輕裝上陣,未來的利潤有了保證。不少人認為,這時候讓外資進來坐享其成,很不公平。

  坐享收益

  某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外方股東根據協議對管理公司股份要增持到49%,外方高層預計,五年之后可以從這家合資的基金管理公司取得股權投資收益,為每年6億元人民幣以上。

  講完這個例子,德邦

證券總裁余云輝對記者說:“不到5千萬元的一次性投資,未來每年可以持續地從中國拿走6億元的財富,相當于20.44萬中國農民為外來資本所在國每年生產的3.07億噸糧食。如果中國設立20家類似的基金管理公司,未來每年匯出境外的財富將達到120億元人民幣!”

  銀行引進境外投資者同樣激起人們對財富外流的擔憂。

  匯豐銀行2001年以每股2.49元人民幣入股上海銀行,獲得每年每股0.5元左右的回報,五年就能收回初始投資,并擁有了上海銀行8%的股份。

  匯豐入股以及在港上市不到半年,交通銀行怎么一下子從虧損19億元多的丑小鴨變成了盈利46億元的金鳳凰了呢?事實上,交通銀行在匯豐入股之前,已將不良資產剝離出去并進行了財務重組,以使上市后有個好的財務表現。

  交通銀行自今年6月底在港上市后,股價屢創新高,兩個月內已上漲了近30%。“這說明發行當初定價過低,按市凈率定價時根本沒有考慮交通銀行覆蓋全國中心城市與國外主要金融中心的合理布局以及品牌、客戶等無形資產,導致本該由國內投資者享有的無形財富白白地被外資瓜分了。”余云輝說。

  虛擬的投資

  余云輝進一步分析說,從主權國家的角度分析,外國是以虛擬的貨幣符號換取中國金融企業現實的股權甚至控制權,并分走巨額財富。

  “真實的游戲過程是:外資投入于國內商業銀行的資本金是美元或其它外幣,而這些僅僅是代表財富的符號,外資并沒有動用實際的物質資源。商業銀行的外幣資本金并不能用來放貸款,只能用于境外國債投資等,主要是購買美國國債,獲得很低的利息回報。”

  他舉例說,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分別以3500萬美元投資

平安保險11年共獲得了9.7億美元的回報,但我們取得的3500萬美元資本金買成美國國債,11年只能取得大約1500萬美元的收益。“在美元完成一次中國之旅之后回到了美國,同時帶走了中國金融業的股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