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中國的“硬通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7日 08:32 中國證券報 | |||||||||
顧列銘 當人們的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時,有一部分資產并不直接投入到一般的物品市場,而是進入資產市場(股票、債券、房地產)。房地產本質上是實物,但更多地被看成一種資產。人們認為房地產可以保值,所以進行購買。而且,這幾年只漲不跌的房價,更堅定了人們房產可以升值的信心。
從更深的意義上講,社會保障制度的缺失,職業的不穩定,周圍制度環境的變化莫測,都可以形成對未來的恐懼感。同時,市民投資渠道缺乏,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通過積攢一套或幾套房子來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而大行其道的炒房熱則起到了“示范”作用。一個明顯的事實就是,現在買房子的主要是有房的人。根據有關方面的數據,在長三角部分城市,投機性購房大約占20%左右,少數區域個別樓盤甚至占60%以上,遠遠超出了10%的國際警戒線。甚至出現了在同一樓盤中,首期房產購買人因第二期開盤價走低,而狀告開發商的咄咄怪事——南京紫鑫中華廣場二期開盤較首期降價近千元,結果就讓已經購房的老業主感到:自己先買的首期高價房吃了虧。于是,10多位已經購房的老業主要求開發商補償差價。業主們提出:“開發商用首期老業主的錢蓋房,二期怎能降價銷售損害老業主的利益呢?”然而開發商卻認為:業主誤把自己當成了股東。業主和開發商只是買賣關系,好比開發商如果欠債,肯定不能讓業主去還。買賣按合同辦事,開發商沒有義務補償差價。“如果你今天在商場買了一件衣服,第二天就打折了,你能要求商場補還差價嗎?”面對房價打折后部分業主的退款要求,杭州的一位開發商如此反問道。看來,瘋狂的房市也要加上一句警告了:房市有風險,入市要謹慎。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和股票市場一樣,存在重大制度缺陷。其表現有二:其一,房地產市場和股市一樣,是一個權力介入型市場,權力資本的作用超過了其他資本,產品市場化而要素市場化不對稱,導致了住房市場畸形以及價格居高不下;其二,迄今為止,地方政府發展房地產業更多是迫于財政支出的壓力,出于追求短期政績的沖動,這一點與當年發展股市只是迫于企業融資壓力、迫于為國有企業脫困圈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上個月,央行發布的2004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分析道,房地產貸款中存在風險。一方面,房地產開發商貸款的不良率較高;另一方面,按揭貸款可能出現風險。尤其是一些波動性比較大的行業,比如證券從業人員,原來年收入有10萬,可能現在只有1萬-2萬了,而在貸款時他們沒有估計到這一點,南京多家銀行稱,目前證券從業人員的房貸,的確已經發現部分逾期的苗頭。另外,貸款風險是與房地產市場波動密切相關的,目前房地產市場雖然有一些調控,但是并沒有出現大的波動,所以房貸暫時看不出什么風險,但這不等于沒有風險。事實上,房價畸高極大地加大了國內銀行業的金融風險。 根據最新統計,在宏觀調控下,盡管房價還在繼續攀升,但一路上揚的長三角房地產市場已出現了滯脹現象。滯脹的原因之一是供給擴大了。以南京市為例,南京全市上半年僅新建房源就達到400多萬平方米,而下半年上市房源還會進一步增加。2005年南京市新建商品房上市總量約將達到1400萬平方米。位于南京龍江小區的某高檔樓盤,因為房價高達每平方米8000元,今年上半年僅售出一套房子。這甚至讓炒家也感到了壓力。近日,南京市房管局產權市場處公布的一份7月份的期房退房公告顯示,退房數量從上月的24套猛增到42套!業界人士認為,長三角房價下跌已為時不遠。 筆者認為,我國房地產價格總體已經開始“起泡”。一些地區房地產價格泡沫的破滅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引爆泡沫的導火線可能有以下幾條:美元見底,資金回流;歐洲經濟持續惡化,引爆當地房地產泡沫,多米諾效應殃及中國乃至全球等等。另據建設部統計,截至2004年底,我國城鎮人均住宅建筑面積達到24.97平方米,超過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等收入國家平均20.1平方米的水平。綜合考慮人均住房面積改善和住房自然折舊兩個因素,2005年和2006年全國商品住宅市場將會出現供給和需求大體平衡(供給略大于需求)的局面,住房必將回歸其居住功能,弱化其投資功能。那種將住房作為“硬通貨”的投機行為,可能是相當危險的。因為世界上決沒有只漲不跌的房價。很顯然,雖然中長期房價走勢還難以預期,未來泡沫的演變亦需研究,但隨著宏觀調控的步步加深,總需求的回落,超低利率支持的房市虛假繁榮已經走到盡頭。 市場了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