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對提高對價有較強預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6日 08:49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對價博弈,一個在兩次股改試點中淋漓盡致發揮的現象,已開始在全面股改中顯現。 近兩個交易日,全面股改首批公司中的2家滬市公司和7家中小板公司拉開了投資者溝通會的序幕。從交流情況看,投資者除關心公司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發展戰略外,很多問題還是集中在對價是否合理、有無提高對價的可能等方面。
盡管多家公司高管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均指出,方案是經過認真考慮的,兼顧了各方的利益,希望得到廣大股東的理解與支持,但不少投資者還是明確表達了希望公司能夠提高對價的想法。 溝通會上,9家上市公司對提高對價的態度并不一致,有些公司強調方案已和機構投資者進行過溝通,得到了認同;有些表示將把投資者的意見反映給非流通股股東;有的表示會綜合廣大流通股東的意見和建議,最終確定合理的對價方案;還有的表示協商后,方案有可能調整等。 根據中國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股改公司應當在股改方案公布后10日內廣泛征求流通股股東的意見,使改革方案的形成具有廣泛的股東基礎。 正是從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角度出發,監管部門為流通股股東充分發表意見預設了通道,也正因為有了這樣一個通道,投資者提高對價的想法才能夠更多地為股改公司所了解。 從第二批試點公司看,提高對價或修改承諾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據WIND資訊統計,42家公司中共有23家24次修改了股改方案或配套方案,占第二批試點總數的55%,其中提高支付對價的就達到15家。 同樣,全面股改的首批公司中也有提高對價的空間。據業內人士在評價對價方案時引入的一個非流通股股東對價支付盡力指標(盡力指標反映的是非流通股股東每持有1%的股份支付對價的盡力程度,指標值越高說明非流通股股東盡力程度越高)顯示,全面股改首批公司盡力指標最低的前十家公司該參數均低于0.16,而且支付對價后,上述10家公司非流通股股東所持股份占總股本的比例仍然高于63%。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股改公司最終對價水平是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協商的結果,所以討價還價也就自然成為兩類股東之間利益博弈的表現形式。非流通股股東不暴露對價底線應視為是一種理性行為,而流通股股東對提高對價有較強要求也是其爭取自身利益一種體現。 上海證券報記者 丁可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