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機構緣何沒有流通價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4日 10:24 證券時報 | |||||||||
在券商的各個業務部門當中,研究部門的人力資本最為集中,按理說也應該是最值錢的部門。但現實的情況卻并非如此,券商辛辛苦苦打造起來的研究體系,往往在轉讓過程中一文不名,這不能不說是證券研究的尷尬。 除了研發部門,幾乎所有與券商業務相關的業務部門都可以拿來單獨轉讓,盡管價格有高有低,但成功實現轉讓的案例不在少數。比如營業部可以單獨買賣,買家看重的是牌
在此次金信管理研究的研究員集體投奔成都證券之前,也有過一些券商研究員整體轉往其他券商的案例,如原漢唐證券的研究團隊在所長的帶領下來到了長江證券,原大鵬證券研究所也有部分研究員投奔了世紀證券。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整體轉移都沒有涉及到研究所的整體轉讓,充其量是研究員的搭伙兒找工作,或者叫集體跳槽,原來所屬機構可以說是顆粒無收。 目前國內證券研究機構同券商之間具有天然的緊密關系,研究所多是券商的一個業務部門,存在的價值就是為券商的其他業務部門提供研究支持,真正獨立運營的證券研究機構鳳毛麟角。研究所本身缺乏獨立的品牌和穩定的客戶群體,這決定了其價值只能依附于券商實體才能體現,一旦券商實體出現問題,則研究所只能面臨一種結局———樹倒猢猻散,毫無整體轉讓的價值可言。 研究所不值錢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重新搭建研究架構的成本相對較低。除了少數幾家明顯領先同行的券商研究所之外,目前多數券商的研究業務比較雷同,只要提供比較有吸引力的薪資待遇,任何券商都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搭建起研究架構,根本沒有必要為整體收購一家研究所而付出額外的代價。 研究創造價值已經成為證券行業的共識,但是如何把研究創造的價值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盈利能力,國內的證券研究機構還沒有找到有效的辦法。多數券商的研究部門都是公司的成本中心,研究所賠本賺吆喝的現象非常普遍,任何一家機構都不愿意出錢購買一個只會虧錢的證券研究所,這也是目前證券研究所不好賣的重要原因。 (聞 濤)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