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券商研究所所長系列訪談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3日 15:57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2001年,瑞銀華寶分析師張化橋一份賣出報告,讓格林柯爾(8056.HK)市值一周內下跌13億元;高盛、美林證券一份宏觀經濟報告,能改變整個市場對世界經濟的看法。這種國際證券分析師的影響力,何時出現在中國分析師身上?

  一位券商分析師跳槽到基金公司或合資券商,身價就能陡增3-5倍。最近半年,券商分析員跳槽現象只增不減。這,無疑又是個刺目的現象,為什么賣方分析師比買方分析師“
廉價”,而國際上正相反?

  2005年上半年,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統計數字,注冊證券人員凈流出約1000多人。這當然不僅指券商分析師的流出人數,更不是完全統計。

  一場人才的大量流失,在行業陷入低谷時,正滌蕩中國證券業。而券商研究所——從業人員學歷最高、專業知識最強的人才富集區——人才流失最為突出。

  刺目的現象引人反思,中國證券業為什么留不住人?為什么券商研究所留不住人?

  或許,這本不應指責跳槽人“見錢眼開”。

  中信證券研究部執行總經理徐剛直言,不是證券研究出了問題,而是中國證券業的機制出了問題。依照法定1.5%的管理費收入,一個百億規模的基金公司就有1.5億的年收入,試問,眼下的證券公司,有幾個一年能賺1.5億?現有機制下,證券公司沒有造血能力,怎么能留得住人,養得起昂貴的分析師?更不要奢談分析師影響力了!

  中國證券市場,被稱為

中國經濟體系最市場化的前沿區域。然而,在2001年以前,中國券商頭頂金融機構的光環,并沒有感到絲毫的競爭壓力。只要你有塊券商牌照,經紀業務、投行業務就能自動進錢,行情更能讓券商們就能躺在床上數錢。

  如果不費力氣就能掙錢,誰還苦苦研究?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券商研究部門都扮演著花瓶的角色,沒有你,公司一樣生存。

  但是,世道終于變了。證券公司們一覺醒來,發現競爭距離自己如此之近。

  投行、經紀、

理財業務曾是中國券商盈利的三駕馬車。當眾多券商死在理財業務上,幸存者都選擇了“斷腕”,理財,已經不再能為公司提供重要利潤貢獻;而投行業務,也受到當前市場暫停融資的重大影響,有項目也做不了。中國券商們眼下還能做的,幾乎就剩下經紀業務這棵獨木。

  時空轉換,2003年以后,市場上兜里有錢的,就剩下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人。“如何分得基金倉位?”,基金交易的去向,引起券商高度關注。

  市場化終于來到中國券商面前。那些能提供優質行業、公司研究報告的大券商們,不僅依靠營業部數量眾多銷售基金取悅于后者,而且還依靠研究的力量迅速分取了基金的交易份額。

  眼下,研究市場的排名和“分得多少基金倉位”,成為考核研究所所長最硬的指標。

  2003年年底,中國投資人首次因重視價值投資而獲益,驚喜喊出“研究創造價值”時,證券分析師們才第一次揚眉吐氣。正是在此之后,分析師快速流失。

  所長們其實清楚,腳下這塊土壤真的與國際接軌,中國券商與國際券商的差距有多遠。但是,中國券商需要生存下去,研究所長們就肩負著雙重的責任:支撐現有業務,探索創新生存之路。

  中金、申銀萬國、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都是證券研究起步早、起點高、重金投入的券商。《證券市場周刊》訪談欄目自本期開始,推出《券商研究所所長系列訪談》,讓研究所所長們親述生存狀態,探討研究所的定位、內部運營管理技巧以及業務發展方向。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