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石油市場內外背離 新加坡油商高位待中國買家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3日 08:59 中國證券報

  廣發期貨姜鵬

  “卡特里娜”可能是美國自1969年以來最具破壞力的颶風之一,受颶風影響,紐約商業交易所近月原油期貨創下每桶70.85美元歷史新高。為了緩解美國石油短缺局面,國際能源署(I E A )表示,計劃每日釋出200萬桶石油儲備。截至9月9日6個交易日內,WTI原油期貨10月合約下降5美元之多,幾乎回吐了上月下旬全部漲勢。

  國際原油市場大幅回落

  如果美國汽油供應緊張狀況持續時間長于預期,IEA準備延長原定30天釋放期限,北美提供的石油占投放總量52%,歐洲占30%,太平洋地區占18%。國際社會幫助起到了明顯效果,在過去一周內,國際原油市場大幅回落。除IEA干預,原油大幅回落與石油需求放緩不無關系。美國能源情報署(E I A )此前在其月度《短期能源前景報告》中,將美國今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期大幅下調至10萬桶/天,較上個月預期低38%。目前預計美國2005年石油需求僅較2004年增長0.5%。此外,EIA還將2006年石油需求增長預期下調15%,至33萬桶/天。由于EIA調整了石油需求增長預期,且墨西哥灣油氣生產及沿岸煉油廠不斷恢復,市場對石油供應短缺憂慮得到緩解,這也促使交易員了結其手中押注油價上漲的投機性頭寸。所有這些利空消息,直接導致8月30日以來,NYMEX原油期貨10月合約價格下跌8.5%。

  國內燃油期貨逆市上漲

  盡管國際原油深度回調,但是新加坡燃料油市場以及滬市燃料油似乎無動于衷,繼續保持堅挺。新加坡燃料油價格在

原油期貨出現回落之后出現大幅補漲,這直接導致國內進口成本提高。9月5日和9月7日,新加坡期貨價格連續兩天出現將近10美元上漲幅度。截至9月8日,新加坡9月期貨價格仍然位于330美元/噸高位,按該價格折算后進口成本將近3500元/噸。

  造成新加坡價格出現上漲的原因,一方面是前期原油大幅度上漲之后提高了燃料油生產成本,另一方面也與當地大油商希望中國買家在高位為高油價“埋單”有關。前段時間中國直接從新加坡市場購買的燃料油很有限,很大一部分來自于韓國和日本。但近階段由于原油大幅上漲,韓國和日本燃料油出口也很緊張,可用量非常少,所以新加坡油商認為,中國買家將不得不回到新加坡來采購。

  國內現貨價格雖然有所上漲,但由于高價后需求很難有所恢復,黃埔價格上漲跟不上新加坡步伐。近日黃埔現貨價格大概維持在3350元/噸左右,這與進口成本相比仍然過低,從新加坡進口燃料油還將產生150元/噸虧損。與進口成本和現貨價格相比,滬市燃料油期貨價格就顯得更低了,一直保持在3100元/噸價格左右。如果直接從期貨市場買進然后持有到交割,按照最遠交割地點湛江油庫,接貨成本也不會超過3200元/噸。這種遠低于進口成本和現貨價格的市場結構,是造成近幾天國內燃料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滬市燃料油期貨總持倉明顯增加,11月合約持倉小幅減小,而12月合約大幅增加,顯然有多頭主力進駐,期貨價格有可能進一步向現貨價格靠攏。不過由于國際原油短期持續回落,必將對新加坡構成壓力,這樣黃埔進口成本將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進而抑制期價。總之,期貨現貨二者呈相對收斂態勢,短期內可能出現現貨回調、期貨止漲局面。

  長期看油價仍將上漲

  但是從中長期來看,全球石油供需長期脆弱平衡并沒有改變。自2002年以來,全球石油剩余產能一直呈持續下降趨勢。而與此同時,近5年以來,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走勢又和剩余產能變化高度負相關。油價傳統驅動力庫存和供給的重要性,近些年來被剩余產能所取代。目前OPEC剩余產能僅有100萬桶/日左右,遠遠低于2002年每日近600萬桶水平。

  在過去20年,石油作為一個傳統產業,投資嚴重不足。顯然,為了克服供應瓶頸就必須追加投資。據估算,為了滿足新增能源需求,未來幾年至少需要2.4萬億美元資本支出,相當于上世紀90年代石油業總投資的3倍。事實上,只有

原油價格上升,才能補償勘探、開采與運輸成本增加,保障適當投資回報率。然而,根據最近行業報道,即便在目前高企油價上,行業再投資率仍在下降,導致全球整個石油產業目前累計擁有高達5000億美元之多的現金儲備。因此,從長期來看,油價仍將繼續上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