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產業 海外上市要講策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3日 08:26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 楊國成 北京報道 日前,德意志銀行亞洲區﹝日本除外﹞全球銀行部科技、媒體及電信業務(T M T )主管彼爾得·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投資者目前十分關注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中國高科技企業到海外去上市要依據自身特點而選擇。
記者:我們注意到德意志銀行在中國投資銀行業務的迅速增長。這種增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增長是暫時現象嗎? 彼爾得:我們的中國投資銀行業務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們對中國市場的理解。我們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轉變,正在從資源消耗型經濟轉變為效益型、資源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這個過程中,高科技企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政府也將給予政策支持高科技企業發展。因此,我們致力于幫助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國高科技企業到海外去上市。 記者:德意志銀行如何根據企業的需要,幫助其選擇上市地? 彼爾得:這主要是需要考慮公司籌資規模的大小、上市目標地對中國企業了解認知的程度、市場的成熟程度等。比如美國金融市場市值規模已達近17萬億美元,香港接近1萬億美元,美國市場容量大,市場承接能力也很大。籌資額比較大的公司,一般會選擇去美國上市。美國市場法律與規則也比較完善,而且對網絡等高科技公司而言,美國同類公司也比較多,容易進行橫向比較,從而較為容易進行估值。 到美國上市也有其弱點,比如,美國投資者可能對中國公司缺乏全面了解而進行折價;如果公司規模小,在美國可能會成為“孤兒公司”,被邊緣化;而且,在美國上市律師、會計師等費用也較高昂。 因此,規模較小的公司多選擇在香港上市。在香港上市的最大的好處是香港對中國大陸的企業文化、經濟運行背景都很了解,也很認同,在股權定價上不會出現因為不了解而進行大幅折價的現象。上市相關費用也較低。比如,手機短信業務、彩鈴業務、以前的VCD業務等都是中國大陸獨有的業務,美國投資者是很難理解的,香港投資者理解起來就容易得多,估值也更貼價。 記者:由于多數高科技企業規模都較小,歷史較短,多難以完全符合上市條件。對它們而言,是否選擇并購上市比IPO更現實,更容易? 彼爾得:不一定。其實不論香港還是美國,公司并購的規則都很完善,程序很嚴謹,條件也很嚴格。因此,絕大多數企業上市還是選擇IPO的方式。只有少部分企業會選擇并購的買殼上市方式。而且,如果公司不透明,也會被市場在定價上打折。我們一般會建議公司首選IPO方式上市。 記者:德意志銀行近年在亞太地區的業績如何? 彼爾得:我們繼去年4月成功完成中芯國際在香港和紐約同步上市,籌資18億多美元。去年10月又幫助中國第二大在線旅游服務提供商——e龍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籌資約7150萬美元。今年7月,我們幫助慧榮科技在美國發行存托憑證并上市,籌資7000萬美元左右。這就是德意志銀行亞洲區投資銀行TMT業務在大中華區的業績。若計算印度Infosy s 科技公司今年5月11億美元的美國存托憑證和去年11月日本記憶芯片制造商Elpida 在本國1110億日元的上市案例,德意志銀行近幾年都跟亞太區內的大單子掛上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