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管窺) 基金重倉股已成估值凹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9日 08:38 中國證券報 | |||||||||
國都證券姚小軍 基金重倉股表現整體落后7月19日以來,股票市場強勢上揚,上證綜合指數兩次沖擊1200點的整數關。個股表現方面,漲幅超過50%的股票多達154只,更有4只個股出現了翻番的行情。然而作為目前市場最大機構投資者的基金,其表現卻相對被動,基金重倉股的表現整體落后于市場平均水平。據統計,7月19日至9月8日期間,滬深A股指數分別上漲了17.88%
基金投資仍以防御為主 由于基金重倉股的籌碼高度集中在基金手中,因此基金重倉股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金投資策略的反映。2004年中期以來,基金一直奉行集中投資、收縮防御的策略,而業績預期和估值水平則成為基金選股的主要依據。 統計結果顯示,一方面,基金投資的行業集中度、股票集中度和重倉股平均持有的基金數,在近年來都呈現上升態勢;另一方面,業績預期回落的周期性股票被基金持續減持,而諸如高速公路之類的業績較為穩定的股票則被基金重點持有。從7月份以來的市場表現來看,基金收縮防御的策略依然沒有改變。 目前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使得基金繼續選擇謹慎的投資策略:首先,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速度大幅下滑驗證了基金先前的預期。根據有可比性的1349家上市公司2005年中報,凈利潤總額增長幅度只有3.59%,是2002年以來最低的。與此同時,利潤增長的貢獻主要來自石化和鋼鐵這兩大上游行業,如果剔除這兩個行業,A股公司今年中期的凈利潤同比已經出現了下降,基金對經濟基本面的擔心已經成為現實。預期下半年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速度可能進一步下滑,因此2005年全年業績能否保持增長值得疑慮,甚至可能成為上市公司業績的拐點。其次,潛在的擴容壓力不容忽視。雖然管理層表示新股發行的重新啟動沒有時間表,但市場仍然感受到了市場潛在的擴容壓力。隨著越來越多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部分公司已經提出再融資方案。最后,基金的資金壓力依然存在。目前基金仍然保持著較高的倉位,缺乏充沛的新增資金。雖然近期新發基金的募集規模有所回升,但就整體而言,今年以來以股票為主要投資方向的基金發行情況并不令人樂觀。與此同時,持有人的贖回壓力也一直制約著開放式基金的投資。謹慎的投資策略,使得基金在面對上海本地股和超跌低價股大幅上漲之際,更多的是持一種觀望的態度,而市場一旦有風吹草動,則會引發基金大量的拋盤。 對基金投資的一點思考 對于投資策略而言,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包括目前市場對基金一直采取收縮防御策略有一定的疑問,但基金畢竟借助該策略在前期下跌的行情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此外,基金短期業績表現落后于大盤更不能成為指責基金的理由,畢竟我們追求的是業績長期穩定增長,而不是短期的暴富。 但我們仍然想就基金的投資提一些看法,目前基金的投資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投資同質化。雖然基金的名稱相差很大,在基金合同中也都有自己的投資重心,但從實際操作情況來看,無論是選股方式,還是投資策略都千人一面,缺乏個性。事實上,基金持有人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有投資的也有投機的,有偏好大盤股的,也有喜好小盤股的,有傾向于主動投資的,也有喜好跟蹤指數的,但目前我們的基金能不能充分滿足投資者的這些需求? 當前,處于行業低谷之中的券商,正通過各種創新手段,積極尋找行業的出路,包括組織創新、業務創新和產品創新。基金當前同樣面臨著基金持有人的贖回壓力,除了產品創新外,基金是不是還可以通過盈利模式創新、個性化的投資策略,來吸引投資者?可能所處的市場環境對基金尋求突破有一定的制約,但畢竟要有人去做先行者。 基金重倉股已成估值凹地 雖然基金謹慎的投資策略使得基金重倉股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但后市對基金重倉股的走勢我們也不必過分悲觀。 首先,對價支付有利于化解業績壓力相對于市場的平均水平,基金重倉股原本在估值方面就具有一定的優勢,雖然目前面臨著業績下降的壓力,但通過對價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業績方面的壓力。而且,隨著滬深本地股、超跌科技股等的走強,基金重倉股在估值上已成凹地,相對價值更為明顯。 其次,政策偏向不容忽視。穩步推進股改已經成為管理層當前階段的工作重點,由于股改在短期內對市場有一定的沖擊,管理層會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對沖。從5月份以來出臺的政策來看,都是以偏多為主。當政府反復強調某件事的時候,值得市場重視。 最后,各類資金入市步伐加大。在管理層的積極推動下,各類資金明顯加大了入市的步伐。包括銀行系基金的迅速成立,保險公司資金的直接入市,以及人民幣升值后,海外資金看好市場的長期走勢會進一步加大進入市場的力度。這些資金的投資對象和基金重倉股有一定的重合,從而可以緩解基金自身的資金壓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