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下的稅制調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9日 08:22 中國證券報 | |||||||||
文/馮躍威 面對高油價和經濟安全的問題,我國政府從7月下旬起連續推出了一系列調整的稅收政策。它們分別是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關于調整油田企業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稅額標準的通知》,國家稅務總局推出的《汽油、柴油消費稅管理辦法(試行)》,國家發改委等5部委聯合發出的《關于調整成品油出口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等。
從這一密集的政策出臺看,調整的起因原于高油價和為了減緩它對經濟安全的沖擊。它們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從資源稅調整看,它有兩大特色:一是依石油企業名稱進行征稅;二是課稅稅額是以產量征收。只需簡單的分析就可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如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的原油資源稅是22元/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北油田分公司的原油資源稅是28元/噸。從這兩個數字看,很難找到華北油田分公司與勝利油田有限公司之間的油藏狀況或勘探、開發和管理的難度上存在有6元/噸差價的邏輯關系,勝利油田有限公司相對少繳27%約1.8億元資源稅的科學性和公平性很難體現。 由于這種征稅方式難以體現通過資源稅的調節來激發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和提高資源開發效率的杠桿作用。因此,改革的原則應當考慮:誰開發誰承擔勘探義務,否則出資購買勘探成果與資產;誰開采誰承擔保護地下資源的責任,并必須上繳開采資源的資源稅;誰消費誰承擔石油資源滅失的責任,就必須繳石油資源消費稅。 從消費稅調整上看,納稅主體規定為生產、委托加工、進口汽油、柴油的單位和個人,并不是石油資源滅失的直接責任人,因此,納稅主體的錯位,不能體現出公平納稅的原則。同時,在政府定價的情況下,反倒增加了企業的負擔,甚至造成企業的虧損。 石油消費稅的征收應該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首先,它是誰消費了石油資源,誰就要承擔石油資源滅失的責任,誰就要支付為子孫開發替代能源的費用;其次,石油消費稅的提高,會立即規范和修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節約會成為其自覺自愿的行為方式;再者,由于消費者消費偏好的改變,會迫使生產高耗能產品的企業(如一些汽車廠家)去加大投資研發節能產品(車型)來滿足市場,只需市場導向就可以推動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步伐。最終,促進社會的公平和提高公共設施的使用效率。但我們的消費稅征收方式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目標。 稍微對比國外情況就可以發現,石油依賴度高的工業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相比,其個人石油消費稅要高很多。在燃油零售價中,稅收的比例在歐洲高達70%以上,而我國僅僅是20%。在日本汽油個人消費稅為48.6日元/升;法國無鉛汽油個人消費稅為3.84法郎/公升;加拿大個人汽油地方稅為3加元/升。正因為高石油消費稅,他們才比較好地調節了供需關系,激發了替代能源的開發與節能技術的應用。 從出口退稅看。海關總署7月25日公布的數據稱,2005年前6個月全國共出口759萬噸成品油,同比增幅達48.6%。進入8月以后,大規模“油荒”在廣東持續發展,全國其他地區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油荒”的苗頭。業內人士稱,油荒最主要原因是今年以來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倒掛,給煉油企業造成了很大壓力,導致原油的進口出現了缺口。可7月初中國石化下屬貿易公司聯合石化卻通過國際市場賣出了約600萬桶的原油現貨。 一方面,出現了“油荒”的苗頭,需要增加供給。另一方面,數據顯示成品油出口卻在增加;一方面稱原油進口有缺口,另一方面卻在國際市場拋售原油現貨。如此矛盾的市場現象誰都知道是價格倒掛的必然結果,即不僅國內成品油價格要比國際市場價格低20%-30%左右,而且國內銷售價格比生產成本低,使油品供應商每銷售一噸柴油賠1500元,銷售一噸汽油賠1000元。煉油企業不如此矛盾地行事似乎倒是違背了基本的商業規則。 企業追逐利潤和減小因油價上漲給企業造成的成本壓力和經營風險應屬正常的企業行為。問題是,既要企業效力社會,又要國有企業做大做強,還不能讓國有資產流失,由此就構成了管理決策上的兩難選擇。 面對危機,國家發改委不得已推出了暫停出口退稅的措施。但進一步分析,問題的實質確實應是目前價格形成機制、市場管制和稅收制度的缺陷,或稱非市場化的必然結果。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