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聚焦高油價 油價泡沫恐難破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9日 08:20 中國證券報 | |||||||||
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共同動用原油儲備,原油價格應聲下跌,但有專家認為這還不是根本解決辦法 特別報道 記者辛昕成靜衛 北京報道
戰略原油儲備真會徹底澆滅熊熊燃燒的高油價之火嗎?整個世界都在原油緩慢下行的價格走勢中苦等準確的答案。 9月2日,面對卡特里娜颶風在美國墨西哥灣造成的嚴重破壞,以及原油期貨價格每桶70.85美元的歷史新高,國際能源署宣布其26個成員國未來30天內,每天將向市場釋放200萬桶原油、汽油及其他燃料,相當于全球燃料日消費量的2.4%左右。自成立以來,國際能源署只在1991年海灣戰爭時曾協調成員國共同動用原油儲備。受此影響,本周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也跌到70美元以下。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到的消息,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已開始履行自己的諾言,向市場投放戰略原油儲備。盡管過去動用戰略儲備都導致油價大幅下跌,但仍有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油價下跌的空間并不大。 “緩沖器”作用有限 人們樂觀地把戰略原油儲備比喻為“緩沖器”,希望它能緩解原油供應緊張和平抑油價,但它并不是解決當前能源困境的根本辦法。 正在上海期交所從事博士后研究的張宏民認為,盡管國際能源署成員國已從其戰略石油儲備中向煉廠出借石油,但這并無助于改善目前汽油短缺的局面。不少經紀商也表示,歐洲廠商已經開始將汽油運往美國,以充分利用美國汽油價格高漲大賺一筆。 張宏民判斷,油價短期走勢取決于美國原油生產和石油煉制能力遭受破壞的真實狀況和恢復速度。目前看來,它們似乎并沒有遭到重創,正在快速恢復。另一方面,美國原油儲備充足,動用儲備對穩定市場有一定作用。但煉廠恢復需要時間,如果世界其他地區的套利船貨不能及時到來,美國汽油價格將會繼續走高,從而推高原油價格。 對于今后一段時期的石油價格走勢,專家預測,在不發生大的突發性事件的情況下,全球石油市場將繼續保持較高價位,石油價格泡沫在短期內不會立即破滅。 銀河證券研究員李國洪認為,決定石油價格走勢的有兩大因素,一是擁有國際石油儲備65%份額的中東地區局勢,二是占世界消費量40%的美國需求的變化,從這兩方面看,近期國際油價將繼續在高位震蕩。 國信證券研究員林田則認為,預計2006年,世界石油供應狀況仍不能顯著改善,而在需求方面,2004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速高達3.4%,遠遠高于1990年以來年均不到1%的水平,今年全球石油消費仍將保持在2.5%左右的增速。 現在,歐佩克已明顯放棄了2000年制訂的22-28美元/桶的目標價格,正在試探全球對油價的承受力以確定新的更高的目標價格,況且,歐佩克增加產能需要大量投資,面臨產能建成后油價下跌的風險,所以遲遲不肯增加產能。 面對人們對歐佩克有意推高油價的質疑,歐佩克輪值主席、科威特能源大臣法赫德9月4日重申,歐佩克正在為穩定世界石油價格做出最大的努力。他說遍及全球的地緣政治、氣候變化、國際原油市場上的投機行為、煉油設施短缺以及人們心理上的恐慌等才是導致油價飆升的主要原因。此外,歐佩克還宣布,準備從10月份起將該組織原油日產限額提高50萬桶。 對沖基金“混水摸魚” 石油產品市場中金融的操縱,更是使原油價格偏離供求,使原油成為帶有投機性的金融產品。近年來,在國際石油期貨、期權及互換市場上,總能看到JP摩根、美洲銀行、巴克雷投資、高盛、美林、石油金融公司、蘇格蘭皇家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身影。 同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劉瑩認為,從當前的市場供求來看,即使在油價飆升的2004年,平均每日供應量也比需求量多出50萬—100萬桶。石油價格上升不該如此迅速,但石油進口國的強勁需求和對產量的擔心,讓國際投機者乘機炒作,推高了油價。 據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副局長黃運成指導的同濟大學有關課題研究成果顯示,今年6月中旬以來,投機力量嚴重夸大了產油國剩余能力不足這個缺陷,并開始大量購買原油期貨合同,特別是遠期合同。對沖基金、投資銀行和其他交易商今年都增加了他們在石油交易上的賭注。據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統計,對沖基金現有交易量占油市的60%。世界原油日供應量為8400萬桶,這個量完全能適應市場的實際需求,但期貨市上的交易量卻達到1.2萬億—1.6萬億桶,助推了油價的暴漲。 黃運成說,今年以來歐佩克幾次調高日產量仍無法減輕市場的壓力,投機和非基本面因素是主要原因,這個因素可能令目前的油價每桶額外增加10—15美元。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投機”油價的一個明顯例證是,今年7月7日倫敦遭遇炸彈襲擊后,一些交易商因擔心世界經濟減速而撤出風險投資,致使當日油價跌幅超過4美元。 中國如何少受“牽連” 面對節節攀升的高油價,國內許多企業的反應是“非常擔憂”。 專家認為,這種情緒非常普遍的原因在于國內企業還停留在高能耗低產出的初級階段。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寧向東說,“如果把成品油價格漲上去的話,很多企業利潤空間可能馬上就變小了。我國產品在國際的競爭優勢沒有了,很多行業就會過剩,可能會引發一場危機,這實際上是我國經濟中最致命的東西。”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對寧向東所說的“危機”做了更具體的闡述。他認為,“過度依賴美國市場使中國經濟更容易受到高油價的沖擊,如果美國經濟因為國際油價飆升而放慢,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通過杠桿傳導效應而放大。”羅奇說,如果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增長突然放緩,不難想象這對中國意味著什么。這樣的情形正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出現。如果油價繼續上漲或者維持在目前的高位,美國、日本和歐洲經濟都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增長放慢,甚至會出現上個世紀80年代能源危機時的“滯脹現象”。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他們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會急劇縮減,中國經濟因此將遭受強烈沖擊。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國內至今仍沒有建立石油價格的風險管理機制和平臺,國內企業沒有對石油等能源進行風險管理的意識和經驗。 黃運成認為,目前國務院原則通過的國家能源規劃草案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把節約能源放在首位”,意義十分重大。但從國際經驗看,節約能源不僅是國家戰略,更是企業戰略。 此外,據專家介紹,西方國家為掌握石油定價權,規避石油價格風險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發展了多層次的石油衍生品市場。在目前狀況下,研究西方國家如何利用衍生品市場規避石油價格風險,是我國石油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中的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現實課題。專家呼吁,應重視金融創新對抗高油價風險的能力,在石油體制改革中應樹立“風險管理”的理念,構建靈活運用規避風險的機制和平臺。 美國利用高油價低美元匯率的政策,對我國外匯儲備及經濟運行成本造成極大壓力。據此,黃運成認為,我們可以把石油期貨倉單視為一種新的國際有價證券形式,參與外匯組合,通過外匯資產與石油期貨的適時互換,把單純的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外匯儲備與更靈活的石油等資源的實物儲備、期貨儲備密切結合起來,以規避外匯市場和石油市場的風險,減少石油價格因素對我國金融穩定和工業發展帶來的沖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