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五輪紡織品磋商 雙贏概率大增背景深遠復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7日 07:58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上官衛國 中美第四輪紡織品磋商無果而終,中歐就解決輸歐紡織品滯港問題達成一致,這兩場結局不同的談判使得人們更加關注當前我國的貿易摩擦。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預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決定了中美第五輪磋商達成協議的概率大增。他們還指出,美方之所以“斤斤計較”,是源于其越來越大的貿易逆差;而要盡量避免貿易戰,我國也應努
切莫“兩敗俱傷” 從這次互有妥協讓步的中歐紡織品談判中可以看出,中國生產商、出口商和歐盟進口商、零售商、消費者的利益是比較一致的。如果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者能得到一些“果實”的話,那就意味著歐盟的進口商、零售商、消費者的利益被侵蝕。 實際上,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利益格局與之相似。 中國現有1900萬紡織工人,如果中美磋商再次“不歡而散”,一年內,將有10萬名中國紡織工人失業。但美國也不一定從中獲益。因為中國紡織品企業每年從美國大量進口棉花、面料和先進的紡織設備。去年,中國從美國購進價值16億美元的棉花,中國已成為美國棉花的最大買家。這些美國棉花中的相當部分被用來制造銷售到美國的紡織品。磋商久談未果,極有可能影響美國對中國的棉花、面料和紡織設備的出口。此外,美國普通消費者和美國紡織品進口商、零售商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害。 消息人士透露,中美第五輪紡織品磋商不日將舉行,且可望獲得積極成果。因為雙方的有識之士都感到,只有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問題才能尋求雙贏,而懲罰和報復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貿易逆差是背景 我國已經進入貿易摩擦的高發期,在這個階段出現大量的貿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中美貿易爭端卻有深遠的背景,與多年來美國外貿逆差不斷增大有關。 國家發改委外經所所長張燕生指出,中美的貿易不平衡在加劇。美國去年的逆差是1620億美元,今年將達到1800億美元。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副部長隆國強分析道: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是整個東亞地區對美國的順差。加工貿易占據我國外貿的主要地位,實際上,我國只是整個東亞地區對外貿易的“二傳手”。我國把產品直接出口到美國,表面上是中國對美國有順差,但同時,中國臺灣地區、韓國、日本及周邊其他國家(地區)對我國都有順差。可見,這是整個東亞地區對北美地區的貿易不平衡問題,這不是僅僅由中方著手就能解決的。美國的某些利益集團只是拿這個問題來“作文章”,以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 由此可以想見,今后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還將時常發生。專家認為,對待這類貿易摩擦,在高度重視的同時,應努力從技術角度去解決問題。要抱著平常心去跟有摩擦的國家談判。尤其不要把問題政治化,不要把貿易摩擦同政治問題、安全問題攪在一起。如果那樣,會使問題越來越復雜。 加快出口產品升級 目前我國的出口商品,不論是加工貿易還是一般貿易,總的來說仍處在一個低附加值的生產環節上,無論是生產高新技術產品還是生產傳統產品,在分工價值鏈上都處于低端。要有效地避免貿易摩擦,應加快我國出口產品升級。 一些專家指出,現在的關鍵是要從低端的價值鏈向高端去延伸。這包括兩個方向:一是往上游延伸,從簡單的組裝開始往上游做研發,做一些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生產,讓整個價值鏈加長;二是向下游延伸,增加其服務價值的含量和平臺,增加物流環節,盡量往下游做一些服務層面的增值活動,而不是加工完成即馬上就出口。 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指出,我國必須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鼓勵和扶持高科技自主品牌產品出口。 張燕生認為,我國不能像亞洲四小龍那樣發展“一切為了出口”的出口導向型經濟,而應該發展一個以內需為主、內需和外需互動地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盡量避免貿易摩擦,需要加快調整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步伐。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