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品種) 炒作轉向需求庫存壓力猶在 大豆延續區間震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9日 08:36 中國證券報 | |||||||||
格林期貨王子元 受美豆種植區利好天氣影響,上周CBOT出現大量多頭平倉盤和技術性拋盤,但預計后期下跌空間不大。國內雙節消費備貨高潮過后,飼料需求進入淡季,同時原有庫存壓力依然存在,因此大豆價格上漲空間十分有限。而大豆到貨逐漸減少,運費和豆油價格走高等又支持了大豆價格走勢。綜合預計,短期內國內大豆期價將延續振蕩走勢。
美豆仍處在下降通道中 從盤面上看,11月大豆短期仍處于下降趨勢通道中,價格將進一步走低,繼續試探600美分整數關。上周四主力11月合約一度創下六個月以來新低,并先后跌破前期低點604美分和心理價位600美分,最終收報于597.6美分。此后雖呈技術性反彈并溫和收高,但仍處于低位。MACD和KJD指標顯示目前期價處于超賣狀態,短期內會有短暫小波反彈,從技術上看,當期價跌至590-587附近,短期會反彈至第一阻力位602,周期大約為一至兩周。 從基金持倉來看,截至8月23日,基金總持倉為256077張,較上周減少1947張。其中多單減少5824張,空單增加3149張。8月24日、25日期價果然下跌,且創出新低,25日基金共拋售了11000張大豆多單、3000張豆粕多單。由于CFTC持倉報告相對滯后,只能估算每日基金動態,據分析,我們認為后期美豆仍有一定下跌空間,但幅度不會太大。 市場關注熱點轉向需求 雖然近期美豆走勢還會受到天氣因素影響,但也僅是強弩之末,因為天氣變化對于大豆單產已影響不大。農業研究及經紀機構Al鄄lendal e 上周五預估今年美國大豆產量為27.7億蒲式耳,低于去年創紀錄的31億蒲式耳,亦略低于美國農業部(USDA)8月估計的27.9億蒲式耳,但總體而言仍是豐收年。后期,市場關注焦點將逐步轉移到大豆需求方面。由于中秋節和十一國慶節臨近,在國內禽流感和豬鏈球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情況下,飼料需求會逐漸回暖,大豆消耗量會增加。因此,一旦有中國采購幾船美豆傳言,就會給期價帶來支撐,引發美豆期價上漲。據美國農業部最新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8月18日一周美國大豆出口凈銷售62.1萬噸,高于市場預測的27.5萬噸至55萬噸區間上限,其中新豆銷售52萬噸,中國采購了11.3萬噸。截至8月18日,美國2004年-05年度(9月-8月)大豆累計出口銷售量為3053.95萬噸,高于去年同期的2441.8萬噸水平;中國累計購買1185.04萬噸,去年同期為822.9萬噸。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雙節消費備貨高潮過后,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豆粕消費低谷,9月后國內養殖的飼料需求就進入了淡季,在原有庫存沒有完全消化情況下,新豆又將上市,國內大豆價格上漲空間十分有限。 國內庫存壓力猶存 目前我國進口大豆數量繼續增長,海關公布的7月份大豆進口量達到286萬噸,給早以過剩的國內大豆供應更增壓力,油廠進口大豆壓榨虧損局面仍難以扭轉。據有關部門預計,8月份我國大豆到貨量在230萬噸左右,9月份到貨量在200萬噸-220萬噸之間,目前可以推算10月份到貨量在80萬噸左右,后期隨著新船的不斷出現,這一數字還會繼續擴大。 運費和豆油價格形成支持CBOT豆價下滑以及海運費的下跌將會使得進口豆成本逐步降低,但目前高成本進口豆庫存還很龐大,國內新豆生長狀況良好,在豐收在望背景下,現貨豆價仍有進一步下跌可能。 由于近期太平洋市場貨輪供應吃緊,加上國際原油價格不斷創出歷史新高,國際海運價格持續攀升。其中,美灣至中國船運費由8月初的最低點35.23美元/噸漲至目前的41.32美元/噸,漲幅達17.28%,阿根廷至中國船運費由8月初的36.73美元/噸漲至目前的42.82美元/噸,漲幅達16.5%。截至8月24日,8月船期巴西大豆到中國港口車船板價格約為2764元/噸,較16日的成本價上漲34元/噸。隨著國際油價不斷走高,船運費繼續走高可能較大,這必將增加國內大豆進口成本,從而支撐國內連豆期價。 近期,長期低迷的國內豆油市場終于出現全面反彈行情,成交有所放大,各地一級豆油報價直逼5300元/噸,山東和江蘇的部分地區甚至出現5350元/噸的報價。究其原因,一方面北方地區油廠開工不足,現貨供應緊張,帶動周邊一級豆油行情走高。另一方面,國內油粕行情持續低迷,油廠虧損,惜售心理有所增強,豆油報價受到一定的支撐。 綜上所述,雖然有大豆到貨逐漸減少,運費和豆油價格走高等利多因素支持,但國內總體需求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大豆庫存壓力仍然較大,因此短期內國內大豆期貨價格將呈現區間震蕩,上漲和下跌空間均不會太大。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