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 五方博弈“油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6日 07:48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林威 解決“油荒”的辦法似乎很簡單: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國家石油公司增加在廣東的投放,保證供應,而發改委則隨時調整價格。如此,一切還是可控的。 但代表國家能源戰略決策和普通公眾利益的發改委要擺平的不只是國家石油公司和一
一位北京的士司機先前和記者談起國內油價,訴苦油價太高,對于記者提到有新聞報道說廣東油荒,當地的士司機有錢買不到油,說明油價偏低的說法,他強烈反對。事實上,油價高低是相對的,反映出不同消費群體的差異性太大。 目前江蘇地方物價局采取的“高進高出”價格政策值得關注。盡管高價油所針對的和所影響的范圍很小,但價格雙軌的舉措表明有財政能力的地方政府對價格不“敏感”,即對油品供應安全的重視程度高于對油品價格的關注。 所以發改委解決“油荒”的復雜之處就在于以全局利益挑戰“價高者得”的市場原則。發改委需要平衡的不僅僅是各地的石油供應量,更是各地、各行業對油品價格的接受程度。 從這點出發,雖然中石化、中石油和發改委在油荒博弈中表面上是相對立的兩大主力,一方希望油價進一步上升,一方力求保持油價平穩,但在保證全國油品供應的目標上還是一致的。中石化、中石油基本上執行了國家石油公司的職責。 有財政能力的地方政府的力量也不小。除了試圖在石油價格上開一小口,謀劃地方成品油儲備也是選擇之一。然而,高油價也是一把雙刃劍,盡管對油品價格接受程度比較高,高油價可以保證充足的供應,但太高的價格也最終傷害其自身的發展。作為特殊的消費者,他們同樣也要在供應和價格之間找到一種平衡。 追逐利潤的民營石油企業,在國內特殊的石油流通體制下和各方博弈過程中,是受害方。目前“高進高出”完全放開的市場是民營石油企業唯一可能正常的生存空間。此前廣東的一位民營石油企業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解決油荒唯一的辦法是把市場放開,讓外商進來,讓民營企業活起來。”長期以來,廣東的液化氣市場也就是對國際油價采取跟隨策略,高進高出,倒也保證供應無慮。 不過以民用為主的液化氣并不象汽柴油的影響力那么大。汽柴油關系國計民生及國家經濟命脈,所以市場開放指日可待,但價格上的開放國家還需時日斟酌。 石油向來為國際商品,市場人士透露在此次油荒的背后可以看到國際炒家的影子也不足為怪。在國內博弈的四方中再加入國際一方的力量,就使得油荒這只麻雀五臟俱全。 所以,油荒究竟是誰之過?博弈各方借力打力,制造聲勢。但到目前為止,臺風麥莎是最好的替罪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